10元罰款,,能止住“中國式過馬路”?
zs-bk.com?2013-05-08 17:35? 張洪泉?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斑馬線上,紅燈亮起,,眼看著車輛稀少,,于是快速沖過去;車流滾滾,,但因為趕時間,,或者不愿意繞道人行天橋,于是翻閱柵欄,,橫渡車流,,讓人側目。以上兩種場景,,相信你我都曾目睹,,甚至親身實踐,不過,,在治理“中國式過馬路”的當下,,您可要當心了,! 從四月以來,呼市全面動用罰款方式向“中國式過馬路”說不,,對行人違法行為處罰10元,,對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等非機動車處罰20至50元,。昨日,,就有一位稱“沒看到紅燈”的大哥,在百般求情之下,,乖乖交了10元罰單,。 呼市開始用行政手段治理“中國式過馬路” ,無疑為如何有效治理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而且成效顯著,。呼市是在用處罰來告訴人們要有“規(guī)則意識”,在沒有發(fā)現(xiàn)比罰款更有效的方式之前,,任何人不應該簡單粗暴的指責這種管理方式,。 最早“中國式過馬路”一詞,散見于半年前的微博,。當時有微博指出:“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苯?jīng)過公眾半年多時間的觀察、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中國式過馬路”表示憤慨,,呼吁治理,而治理“中國式過馬路”必須多方給力,。 在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有修養(yǎng)的人往往把“闖紅燈”、“隨地吐痰”等行為看做是“最沒教養(yǎng)的”,。所以在日常行為中,,不闖紅燈是被認為有教養(yǎng)的行為,因而人人效仿,。在當下,,急需國人中的“上層”、政府官員能帶頭不闖紅燈,,給民眾做出表率,,積極營造“教養(yǎng)意識” ,讓“中國式過馬路”成為低俗,、沒教養(yǎng)的一個代名詞,,最終使那些熱衷闖紅燈的人遵守交通規(guī)則。 治理“中國式過馬路” ,,需要從娃娃抓起,。不僅要在校園中開展交通秩序教育,而且要讓這些孩子監(jiān)督身邊的人,,從孩子嘴里告訴大人“中國式過馬路”是非常不道德的,。事實上,孩子嘴中的“鄙視”往往比交警的罰款更讓成人內心震撼,,或許更能讓他們糾正自己的不文明行為,。 治理不文明行為,除了教育,、示范,、懲治外,更要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多種媒體,,大面積的進行宣傳,,弘揚正氣,讓人們知道一些行為是不文明的,;如果自己這樣做,,就會被周圍的人認為自己人品有問題。從意識上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改造,,才能徹底改變“中國式過馬路”,,最終實現(xiàn)交通秩序的暢通無阻,呼市才能更加美麗,。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7]根治中國式過馬路 自覺是前提制度是保障
- [ 04-22]期待信用機制遏制“中國式過馬路”
- [ 04-19]整治“過馬路”作風別再“中國式”
- [ 04-15]香港“賣旗”啟迪“中國式過馬路”
- [ 04-10]罰單能否醫(yī)治"中國式過馬路",?
- [ 04-10]治“中國式過馬路”可罰但不能全靠罰
- [ 04-09]整治"中國式過馬路"不能只罰"帶頭大哥"
- [ 12-05]美國式過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