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賣旗”啟迪“中國式過馬路”
www.fjnet.cn?2013-04-15 15:24? 司馬童?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杭州、北京等多個城市對行人闖紅燈,、過馬路不走斑馬線等行為開罰,,然而行人不肯交罰款、小額罰款震懾力小等問題使交管部門傷透腦筋,。近日,,杭州推出升級整治“中國式過馬路”的新武器——由DV機記錄不文明交通行為,并現(xiàn)場傳輸?shù)酱笃聊簧?,如果有誰闖紅燈,,就會“上鏡”。(4月14日《北京日報》) “中國式過馬路”頑疾難治,,這與許多人長期以來“惡小而為之”的從眾心理不無關(guān)系,。因此,要使全社會迅速形成“莫以善小而不為”的正確理念,,大張旗鼓地適當處罰一批“帶頭大哥”和“害群之馬”,,未必不是一種積極警示。但我以為,,凡事常需“堵疏結(jié)合”:倘若把處罰“違行”看作“堵”的干預(yù),,那么在“疏”的思索上,不妨借鑒一下香港慈善的周六“賣旗”,。 周六“賣旗”,是香港街頭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fēng)景:每周六的清晨,,都有許多志愿者在“賣旗”,,為慈善募捐?!百u旗”者有慈善團體的成員,,有穿著校服的中小學(xué)生,還有幼稚園的孩子,。之所以叫“賣旗”,,是因為早期“賣旗”者在收到捐款后,要向捐款人回贈一面小旗作為已捐款的標志,;現(xiàn)在,,小旗已經(jīng)改成了愛心貼紙。一般只要捐出一兩元港幣,,便可獲得一枚愛心貼紙,。 從時下各地此起彼伏的整治“中國式過馬路”,,聯(lián)想到了香港“賣旗”,是因為發(fā)現(xiàn)兩者其實并非“風(fēng)馬牛不相及”,。行善積德的公益愛心,,離不開你行我效的“正能量”傳播;同樣道理,,促使更多市民自覺自愿地向“中國式過馬路”說不,,既需要“肉痛”、“難受”一番的金錢處罰或視頻曝光,,而更具長效作用的,,可能還是像香港“賣旗”那樣的正面影響和引導(dǎo)。 香港“賣旗”怎樣來啟迪對于“中國式過馬路”的整治,?依我之見,,就是有關(guān)方面可以組織一些公益人士和熱心義工,站在鬧市街頭人行橫道的兩端,,對于那些認真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過路市民,像香港“賣旗”那樣,,送上一個表揚和倡導(dǎo)“正確過馬路”的“文明貼紙”,。這番的小小的獎賞和鼓勵,看似在投入上微不足道,,而它對人們心理上產(chǎn)生的精神撫慰與感化,,卻真的可能像某句廣告語所說的那樣,“一傳十,,十傳百”地輻射擴散開來,。 國人好“哄”,從現(xiàn)在整治“中國式過馬路”的耳目所及和所聞來看,,局部地區(qū),、一定范圍的一哄而“罰”思維,確有呈現(xiàn)“主流”之勢,?!伴_罰”當然是種選項,也能顯現(xiàn)某種程度的“立竿見影”之效,。然而,,就“中國式過馬路”來說,它的本質(zhì)根源無關(guān)人性之“惡”,,而更多的還是緣于“積習(xí)難改”,。所以,“罰”的思路絕非“靈丹妙藥”,,倒是像香港“賣旗”那般,,通過弘揚一種“正確走路才有面子”的勸善思維,,不斷激勵人們以獲“過路貼紙”為榮,方能從根子上杜絕陋習(xí),、傳導(dǎo)文明,、美化風(fēng)氣。 |
- 責(zé)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10]罰單能否醫(yī)治"中國式過馬路",?
- [ 04-10]治“中國式過馬路”可罰但不能全靠罰
- [ 04-09]整治"中國式過馬路"不能只罰"帶頭大哥"
- [ 12-05]別拿“美國式過馬路”開脫
- [ 12-05]批評“美國式過馬路”沒有意義
- [ 12-04]中國式,、美國式過馬路 比比誰更"爛"?
- [ 10-27]亂過馬路有錯紅燈設(shè)置有責(z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