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校園心理“牧羊人”
www.fjnet.cn?2013-04-19 08:39? 張玉勝?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遭投毒的復旦大學研究生黃洋,,4月16日不幸去世,,犯罪嫌疑人,、他的同寢室同學林某已被刑事拘留,。 盡管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動機尚待進一步調(diào)查,但該校吳教授事后在實驗室門口貼出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十個大字,,卻道出了人們對此次事件的痛惜與疑惑。大學生作為文化素質(zhì)相對較高的青年群體,,遇事應當通過合法合理的途徑來解決,。犯罪嫌疑人林某不論出于何種原因下此毒手,都反映出其心理的扭曲,。這一事件雖為個案,,但由此折射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卻是個普遍現(xiàn)象,,應當引起大學和社會的關注。 正如吳教授所提出的,,應該吸取教訓,,加強對醫(yī)學生的人文教育。其實,,需要加強人文教育和心理疏導的何止醫(yī)學生,。盡管大學生多數(shù)已步入成年,但其心智發(fā)育未必成熟,。拿著畢業(yè)證,、穿著學士服走出校園,只是代表學業(yè)的完成,,在怎樣為人處世的社會教育方面,,未必達到了“畢業(yè)”的合格標準。有高智商卻缺乏情商的大學生,,充其量不過是存在缺陷的半成品或次品,,而情商扭曲的高才生甚至可能成為貽害社會的危險品。 大學生處于人生的第二個“斷乳期”,。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危機已成為影響其個人發(fā)展和學校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統(tǒng)計表明,因心理健康問題而退學的大學生,,約占退學人數(shù)總量的一半,。中國疾控中心一項調(diào)查統(tǒng)計顯示:全國大學生中,高達25.4%的人有焦慮不安,、神經(jīng)衰弱,、強迫癥狀和抑郁情緒等心理障礙。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委會的調(diào)查也表明,,40%的大學新生和50%以上的畢業(yè)生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其中“人際交往、學習壓力,、就業(yè)壓力,、情感困境”是最為突出的四大心病?!皦毫ι酱蟆痹撊绾闻沤?,的確考驗著我們大學的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誠然,,當下各大高校一般有專門排解學生心結的心理咨詢機構,,但這種坐等大學生上門的滯后和被動的疏導,其效果未必理想,。倘若高校探索實施防患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搭建開放交流的情感釋放平臺,或許會讓心理疏導更顯主動和有效,。比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學校如察覺某同學有心理異常的表現(xiàn),,應及時主動地介入,,防止其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等等,。另外,,營造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也會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正面引導作用,。正如英國劍橋大學副校長伊安·萊斯利所言:“大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不能袖手旁觀,而要像耐心的牧羊人一樣進行引導,。這樣即使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遭到挫敗,,也會在社會活動中找到平衡。”當然,,大學生心理疾病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特別像犯罪嫌疑人林某這種重度扭曲的不良心態(tài),其形成應有較長時間,。所以,,這起投毒案也警示我們,對公眾的心理教育應當及早開始,,并且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密切配合。 從清華大學女生鉈中毒案件,,到中國礦業(yè)大學投毒事件,,再到這起駭人聽聞的悲劇,因心理問題導致的校園投毒案不時上演,。人們急切呼喚:我們的校園心理“牧羊人”在哪里,?(福建日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19]“復旦校園投毒案”有多少未竟之問?
- [ 04-18]“校園驚悚片”該如何剪輯
- [ 03-28]男子砍傷學生再敲校園安保警鐘
- [ 02-20]以制度供給化解“校園風險”
- [ 01-15]校園配備保安就那么難,?
- [ 12-19]校園兇案背后是人性良知的拷問
- [ 12-19]校園傷害案,,以責任省思對抗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