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入法,,假期要有保障
zs-bk.com?2012-12-29 10:00? 李 龍?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常回家看看”入法還要看其對有法不依的懲罰力度,,在違法的處罰細則上更加具體,,從而在全社會培育“常回家看看”的守法意識,。同時,,以此為契機推動社會配套制度的健全。 全國人大常委會28日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jīng)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保障贍養(yǎng)人探親休假的權利,。 早在今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草案時,,輿論就有贊有彈,,支持者認為將“常回家看看”入法既強調了倫理道德的正義性,,又為司法實踐提供了參考依據(jù),,體現(xiàn)了法的善意;反對者則表示,孝敬父母是道德范疇,,不宜入法,,即便入法后,也缺乏可操作性,,容易淪為“一紙空文”,。 曾經(jīng)歷史上的“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因公忘私的佳話。然而面對當下“白頭老母遮門啼”的現(xiàn)實寫照,,“?;丶铱纯础比敕ㄋ坪跻埠锨楹侠怼L貏e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快,,空巢老人比例越來越高,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越來越大,。全國老齡辦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1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8499億,,每5名勞動年齡人口就要負擔一名老人,。在這其中,95%以上的老年人都要在家里養(yǎng)老,。在這樣的背景下,,“常回家看看”入法實際上也是對我們孝敬父母傳統(tǒng)的一種推動,,寄望于以法律的剛性約束來喚起公眾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家庭責任。 當然,,法律的善意和實施效果不能簡單地畫等號,,輿論對“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最大爭議之處并不在其入法初衷,,而在于其入法后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用什么來度量“?;丶铱纯础敝械摹俺,!保渴且荒暌淮?,還是半年一次,、一月一次?不同的距離,,“?!钡亩攘渴欠褚灿兴煌勘热缯f,父母在北方而子女在廣州的,,和父母在廣西而子女在廣州的,,兩者間的“常”都是同樣的標準嗎,? 另一方面,,回到法律的本身,“?;丶铱纯础比敕ㄟ€要看其對有法不依的懲罰力度,。盡管現(xiàn)實中也出現(xiàn)了法院判處子女要定期回家探望父母的實例,如青島黃島法院就曾判處兒子付給母親邵某養(yǎng)老金1萬元之外,,還要求其定時回家探望母親,。但依人之常情,很少會有父母因為子女不回家看看而將子女告上法庭的,。因而,,若要讓“常回家看看”入法深入人心,,恐怕還須在違法的處罰細則上更加具體,,從而在全社會培育“常回家看看”的守法意識,。 更重要的是,,既然“常回家看看”已經(jīng)入法,,那么社會當為實現(xiàn)這個法律義務提供現(xiàn)實支撐,。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也強調了“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保障贍養(yǎng)人探親休假的權利”,但現(xiàn)實中除了國有單位執(zhí)行得比較好之外,,有些私企員工很難享受到探親假,。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人直言根本沒有享受過帶薪休假,?!坝屑匐y休”的困境也給“常回家看看”入法提出了最直接的難題,,如果不從制度上保障員工的休假權,,所謂的常回家看看也就很難做到有法必依,。 因而,,用法律的形式強調“常回家看看”本身無可厚非,,因為法律的一個意義就是弘揚一種社會價值,,在道德倫理弱化時,,以法律來引導社會的主流價值。但僅僅入法顯然還不夠,,要以此為契機,,來推動社會配套制度的健全,比如建立完善的社會養(yǎng)老系統(tǒng)和醫(yī)療保險系統(tǒng),,以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煌晟片F(xiàn)行的休假制度,,讓人們帶著輕松的心情,,能常回家看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31]以配套制度助子女“?;丶铱纯础?/a>
- [ 09-24]“?;丶铱纯础辈粦强谔柖切袆?/a>
- [ 06-29]入法的“常回家看看”依舊是歌詞
- [ 01-10]計劃生育在跟“?;丶铱纯础弊鲗?/a>
- [ 01-07]“?;丶铱纯础?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 [ 01-06]“常回家看看”入法暗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