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為官必要條件
zs-bk.com?2012-10-25 07:18? 張永恒?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據(jù)報道,,在中國先賢孔子的家鄉(xiāng)山東曲阜,孝道如今成了對全體官員的硬性要求,。并且還有具體的要求,,比如每周幫父母做一次家務;每月帶父母理一次發(fā),給父母洗一次腳,;每年給父母的生活費用不少于月平均工資或收入……將孝道納入干部考核,,不孝者禁提拔。 這其實并不算“新聞”,。如河北省魏縣,、湖南省邵陽縣、甘肅省金昌市等地曾作出規(guī)定:“不得提拔不孝官員”,;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細則》中也明確一條:“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薦”……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應敬重父母、家里的長輩以及先人,,是一種穩(wěn)定倫常關系的表現(xiàn),。有道是“百善孝為先”,盡孝,,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 但在今天,,“孝”卻成了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詞,,一些人對父母和長輩的態(tài)度令人擔憂。其中原因固然復雜,,但是與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把孝道思想簡單地視為私德而缺少必要引導有關。 雖然時代發(fā)生了變化,,但“孝”作為一個人思想境界高低的體現(xiàn),,尤其對于作為社會管理者的官員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在古代,,忠臣和孝子總是相伴而生,在家做孝子,,出外才能做忠臣,,為父母盡孝,才能為國盡忠,。今天依然如此,,很難想象,連對最疼愛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能對朋友誠信仗義,,能對國家社會盡忠盡責。 人生而皆有父母,一個對父母感恩的人,,相對而言對他人,、對單位、對社會也會較容易培養(yǎng)出責任感,,這是做人起碼的良知,,也是為官的必要條件。 如今曲阜把孝道作為官員的硬性要求,,這一出發(fā)點值得提倡,,但要有具體落實措施,切不可流于形式,,更不可將其極端化。古人有“自古忠孝難兩全”的說法,,現(xiàn)在為了工作難以顧家盡孝的例子也不時見諸報端,,因此政策雖好,如何逐步完善、落實才是關鍵,。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2]盡孝不能止于“孝工資”
- [ 08-16]新“24孝”標準是“道德法律”
- [ 08-15]為何非把“新24孝”搞成“標準”
- [ 08-15]新“24孝”為何有人傷不起
- [ 08-15]“孝”本來沒有什么絕對標準
- [ 07-23]跪母又寫歌,,北大校長周其鳳意欲何為?
- [ 07-19]孝道的理想與現(xiàn)實
- [ 07-17]盡孝道無關“北大校長”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