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改革落到實處是放權限權
www.fjnet.cn?2013-03-12 06:55? 楊于澤?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大部制”,,是社會各界送給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一個代名詞,。雖然它并不是官方正式提法,但確乎已成“主流話語”,。于是人們忙著數機構的數量,,正部級減少多少,合并多少,,還剩下多少,,似乎數字本身就具有革命意義。其實不然,。 提起政府機構改革,,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改革的目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政府已進行6輪機構改革,,以使行政體制與市場經濟相適應。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確立,,新矛盾日漸突出,,新的政府機構改革又提上議事日程,其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行政效率,,二是限權與放權,。我們昨天提出圍繞公權本質這一方向轉變職能,而落到實處,,就是放權限權,。 限權與放權,就是限制政府過大的權力,,而政府現在承擔的某些職能還要下放給市場,、社會和行業(yè),由市場,、社會和行業(yè)進行調節(jié)和自律。通過限權與放權,,可以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從它不該管也管不好的領域退出來,只管那些應該管也可以管好的領域,政府效率自然就會提高,??梢哉f,限權與放權是新一輪機構改革的重點與難點所在,。 就限權與放權的目的而言,,政府機構多少不是關鍵,“大部”更不是改革的目的,。有資料比較各國政府組成部門的數量,,比如中國將剩下25個,美國是14個,,英國17個,,乍看中國政府機構太多,可以通過組建“大部”把量降下來,。其實,,美國的“中央直屬機構”數量也不少,金融危機以來又增設多個,,以至于有美國學者驚呼,,里根追求的“小政府”事實上越來越龐大。如果政府組成部門減少,,把它們變成直屬機構,,改革的意義還是有限。 政府機構改革的真諦,,是限制政府的“權力總量”,,厘清各部委的權力邊界。我國行政體制當前存在的弊端,,仍然是管得過寬,、管得過死,導致兩個后果,,一是權錢交易,,二是市場與社會活力不足。權錢交易引發(fā)民眾的不滿,,市場與社會活力不足抑制了民眾的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造熱情,。 有位學者最近說,“關掉哪個部,,哪個行業(yè)就好一點”,,此話雖然過于片面,但不必要的權力扼殺市場活力,,卻也是事實,。過去我們幾乎每個工業(yè)部類都由一個部委管著,每個部委對本工業(yè)部門權力無邊;后來很多部委被降格為局,,到2008年僅由一個工信部就統(tǒng)管起來,。我們當然不能簡單地把今天中國的發(fā)展歸功于“大部制”,但至少裁撤各工業(yè)部委沒有使事情變壞,,證明多設部委并非一定必要,。 當前實施政府機構改革,我們首先要研究的不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的數量,,也不是政府機構大不大,、級別如何,而是要弄清楚政府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哪些可以實現社會的自我管理。根據總體需要,,來權衡哪些部門該撤并,,哪些該保留,哪些部門該加強,。政府部門無論大小,,權力邊界絕不能模糊,否則即便一個副部級事業(yè)性質的機構,,也會權力無邊,。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1]“大部制”將催生高效政府
- [ 03-11]大部制改革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產物
- [ 03-11]期待大部制改革釋放更多“紅利”
- [ 03-11]外媒關注中國大部制改革 海洋權益維護受重視
- [ 03-11]世界關注中國大部制改革 稱小步快走適合中國
- [ 03-11]大部制推進新輪市場化改革 專家:關鍵是有效協調
- [ 03-11]專家談大部制目的:部門非越大越好 機構非越少越好
- [ 03-11]廣東省發(fā)改委主任:廣東縣一級政府下半年推開大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