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微公益”欠缺,,政府不妨發(fā)力
www.fjnet.cn?2013-03-07 11:52? 郭楊陽?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比起少女吳玲身患重癥而得不到救治,“微公益”已具雛形卻無法最終落實更令人心痛,。民間公益激發(fā)的互助熱情洶涌澎湃,,物化的捐款也有相當規(guī)模,愛心為何就走不完這“最后一公里”,? 一些慈善組織不愿認領,、管理捐款,這不難理解——網(wǎng)友捐款雖然達到了一定數(shù)量,,但是,,畢竟離所需款項還有不小的差距,慈善組織此時來接手,,如能在后期順利募足剩余資金還好,,如若不然,勢必陷入尷尬境地,。再加上,,網(wǎng)絡的開放性不斷增強,涉及資金募集的民間社會組織也越來越成為大家注視的對象,,涉及大量資金,并且是有缺口的資金,,民間慈善組織難免膽怯,。 但是,事情并非就此無解,。旨在弘揚愛心,、治病救人的“微公益”活動,應該兼容并包,,有勇對尷尬和直面質疑的勇氣,。實在不然,也該有政府部門的保駕護航,。即使民政部門不能通過一些“特事特辦”的救助渠道,,對吳玲實現(xiàn)救助,也該及時地接管這些愛心捐款,,并進一步推動這次愛心捐助活動,。 事實上,完整的民間公益不僅包括一次救助活動的發(fā)起,,更包括對募集資金的管理,,只有將愛心完全送達需要者的手中,,并在事后坦然地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才算公益活動的圓滿結束,。當然,,中途接手那些已經初具雛形的公益活動,也應該是公益的題中之義,。但是,,限于當前我國民間公益尚處于初創(chuàng)時期,組織者不一定有此程序理性,,也不一定能下決心中途接手尚有“缺口”的公益活動,。此時,就需要政府的力量適時介入,。 初創(chuàng)時期的民間公益,,需要有一個時間段來適應、完善,,而在這個時期內,,民間公益的欠缺,理應由政府相關部門補齊,。畢竟,,民間的公益、慈善組織,,是對政府所主導的社會保障的有力補充,,在民間力量的初創(chuàng)期,理應得到政府部門的保駕護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06]天下大治是最大公益產品
- [ 02-05]商業(yè)化可以,,關鍵看“公益”了沒有
- [ 01-23]公益需要熱心,更需要溝通
- [ 01-11]“公益訴訟第一案”先別樂觀
- [ 01-07]家長為“公益貪官”求情,,紅了誰的臉
- [ 12-28]對慈善組織的監(jiān)督也是一種公益
- [ 12-13]打表收費的救護車莫忘公益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