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與“小政府”方向一致
zs-bk.com?2013-02-27 08:31? 鐵永功?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本月26日至2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根據(jù)議程,本次會議將討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稿,??梢灶A見,在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機構改革和大部門制將成為重要議題,。 對于政府機構改革,公眾關注撤并了哪些部門,、人員如何安置等,,這當然是機構改革必然面臨的問題,但這并非大部門制改革的主要看點,。衡量機構改革是否成功,,并不在于撤并幾個部門,而是要看機構設置是否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相適應,,是否有利于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效率提高,。 十八大報告對國務院機構改革的要求是“穩(wěn)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大部門制是對以往改革的延續(xù),,也將成為這次改革的關鍵詞。但大部門制并不是簡單對職能相近部門“合并同類項”,,更不是部門的新一輪擴權,。大部門制實際上是做減法,職能部門數(shù)精簡,,部門權力減少和下放,。只有這樣,“大部制”和“小政府”才不矛盾,。 大部門制改革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部門過多且職能交叉、效率低下,,比如鮮花管理,,按照部委分工,草本花卉歸農(nóng)業(yè)部管,,木本花卉歸國家林業(yè)局管,,一個花農(nóng)就要面對兩個部門;二是政企不分,,典型的如鐵道部,,既具有管理和規(guī)劃職能,,又有建設和經(jīng)營行為,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因而飽受詬病,。 從深層次來說,機構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經(jīng)濟改革和社會改革緊密相關,。實際上,機構改革涉及政府,、市場和社會三個領域的權力劃分。市場能夠調節(jié)的盡量交給市場,,社會可以承擔的盡可放手讓社會去做,。政府的精力應更多放在公共服務和市場監(jiān)管上,去做市場做不好,、社會無法獨立承擔的事情,。比如,政府要清理不必要的審批項目,,減少各種經(jīng)營性部門,,但在有些領域,比如環(huán)保,、規(guī)劃,、食品安全等,行政監(jiān)管力量不僅不應削弱,,還要進一步加強,。這也是大部門制改革進程中,有的部門被撤并,、有的部門卻在擴權的依據(jù)所在,。 當然,在我國,,“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還遠沒有形成,政府部門承擔的職能很多,,部門基數(shù)很大,,尤其是社會力量的培育還需要一個過程,政府部門精減掉的職能,,還需要有部門和組織來接盤,。這些都決定了政府機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按照中央提出的“積極穩(wěn)妥,、循序漸進,、成熟先行”原則漸進式推行,。因此,對于此次機構改革,,不僅要看撤掉了多少部門,、減少了多少財政供養(yǎng)人員,更應把評價重點放在轉變政府職能和限制行政權力上,。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0]“大部制”走向何方
- [ 02-08]“大部制”改革不是“大部門”改革
- [ 09-19]只精簡1個機構就叫“地方大部制”嗎,?
- [ 04-23]大部制改革“滿月” 快馬尤需揚鞭!
- [ 04-03]美國金融監(jiān)管“大部制”的啟示
- [ 04-03]美國金融監(jiān)管“大部制”的啟示
- [ 03-14]大部制,,要“平常心”也要緊迫感
- [ 03-14]廣州日報:大部制,,要“平常心”也要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