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袁厲害”與收養(yǎng)制度的支點
zs-bk.com?2013-02-06 08:48? 佘宗明?來源:西安晚報 我來說兩句
蘭考火災,陰霾未散,。據媒體曝,,24年來,袁厲害收養(yǎng)了超過100名棄嬰,,為此她被稱作“愛心媽媽”,。在公眾印象中,她是個“中國式好人”——善良無私,、生活悲慘,,但愛心飽滿。但最近,,《人物》雜志披露了袁厲害的“另一面”——將收養(yǎng)的孩子以殘疾程度和相貌分等級,;自購或自建房20多套;為維持好人形象,,不敢花錢露富,。(2月5日《人物》雜志) 在此之前,袁厲害幾乎被塑造成了“道德完人”,,她以制度空白和官員瀆職的受害者形象出現,,在輿論場中,也激起普遍同情,??扇缃瘢襟w的多面爆料與逆向挖掘,,卻將她拉下道德神壇,,也顛覆了不少人的想象,。兩個“袁厲害”,似乎相去甚遠,。 從“社會良心”到精明市儈的“厲害女士”,,袁厲害公共形象的轉身,并不華麗,。從充滿敬意同情到質疑聲泛起,,坊間態(tài)度的改變或轉向,也標志著“道德偶像的坍塌”,。灑落在袁厲害頭頂的高尚光環(huán),,正在漸次褪去,。 袁厲害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是非爭議,注定難以消退,。好或壞的非此即彼二元論,,也沒法勾畫她的復雜輪廓。從碎片化的細節(jié)還原看,,袁厲害的人格臉譜,,確實很繁復:她收養(yǎng)了眾多孤兒,卻未必是平等對待,;她與政府部門或有默契,,未必是緊張對立;她精明又普通,,愛心與私欲并存……盡管有些真相仍在“潛伏”,,還需打撈,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性復雜,,積成了她的榮耀與負累。 摒棄了溢美式拔高,,袁厲害跟刻板化的“好人形象”之間,,確有錯落。就像某些網友說的:她未必契合“崇高無私”的一錘定音,,但卻是個真實可感的人,。她確有道德瑕疵,但斷言她的行善,,只是沽名釣譽,、謀取私利的籌碼,還言之過早,。 人性的紙張上,,有褶皺很正常,,將其神化與妖魔化,都會陷入評判極端化的境地,。在被收養(yǎng)孤兒的聲音缺席等情境下,,揪著袁厲害分等級、做生意,、有錢不敢花等“污點”不放,,或許缺乏包容,易造成誤傷,。 將棄嬰區(qū)分對待,,委實刺激民眾情感??梢灿腥苏J為,,人之感情很難均攤,有親疏之別,,也合乎人性,。至于囤積房產、不敢花錢,,若非以收養(yǎng)棄嬰之名斂財投機,,就純屬私事,無可置喙,;就算袁厲害在財產問題上確有撒謊,,把好人聲望當積累財富的資本,也未必不可包容——平心而論,,苛求她毫無保留地行善,,消泯私欲,是種道德綁架,。 袁厲害不是道德完人,,只要恪守權責邊界,就無須承載“道義責任的強加”,。我們也不能擰著“道德典范”的密碼,,去解讀她的作為,擠壓她的私權空間,。實質上,,她承受的愛與罵,恰是公共救濟缺位下個體行善的尷尬:因福利院等載體的匱乏,,制度性救濟的缺角,,袁厲害的私人收養(yǎng),本就游離于“合法”和“非法”之間,。當個體行善與制度豐滿的裂縫無法縫合,,必然留下廣闊的灰色地帶,。 個人收養(yǎng),或許能為部分棄嬰的生存兜底,,卻沒法充當制度替代品,。復雜人性,也難以支撐起公共救濟架構的穩(wěn)固性,。對袁厲害而言,,她首先是人,她的私權與尊嚴,,不該鑲在鏡框里,;她承受的毀譽,也托不起制度空位的缺憾,。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06]真實的袁厲害是復雜的
- [ 01-09]政府采購收養(yǎng)服務,,可解袁厲害之困
- [ 01-07]“非法收養(yǎng)”的袁厲害在替誰承擔責任
- [ 01-07]假如焦裕祿遇到袁厲害
- [ 01-06]不要急著指責袁厲害“非法收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