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亟須從“吐槽”走向行動
zs-bk.com?2013-01-14 09:46? 李 龍?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霧霾天氣下,每個人都無法獨善其身,。在生態(tài)文明,、美麗中國越來越被強調的今天,霧霾天氣絲毫輕視不得,。此次霧霾災害同樣考量著有關部門的危機應對能力和公共服務意識。 連日來,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qū)持續(xù)遭遇嚴重的霧霾天氣,,大霧造成嚴重空氣污染,,多地PM2.5值瀕臨“爆表”,北京城區(qū)PM2.5值曾一度逼近1000,。昨天上午,,北京市氣象局發(fā)布歷史首個最高等級的橙色霾預警。據悉,,霧霾勢力將進一步向南北擴張,。 如此全國大范圍嚴重空氣污染,實屬罕見,。雖然節(jié)能減排一直被列入宏觀調控的內容之一,,但此次近半個中國的霧霾天氣無疑讓人們看到,節(jié)能減排的任務還遠未完成,,在經濟轉型期如何防控PM2.5已經迫在眉睫,。 有人說PM2.5之害猛于虎,此話現下聽起來一點也不過分,。如果說應對其他災害性天氣人類多少還留有余地的話,,那么在霧霾面前我們顯得相當捉襟見肘,甚至毫無準備,。雨雪冰凍的極端惡劣天氣,,人們還可以選擇不出門,可是誰敢說不呼吸空氣呢,?霧霾天氣下,,每個人都無法獨善其身,網上流傳著各種“吐槽”,,戲謔中透著的更多是無奈,。事實上,此次霧霾災害考驗的不僅是人們的呼吸系統(tǒng),,也同樣考量著政府有關部門的危機應對能力和公共服務意識,。 從源頭上治污、加大節(jié)能減排力度是防控PM2.5之本,,但這終究是長期規(guī)劃,。回歸到當前的現實問題,,面對眼下揮之不去的嚴重空氣污染,,政府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公共職能,來幫助公眾減少呼吸污染空氣的機會,,盡可能地降低PM2.5濃度,,此時此刻,,這顯然比空談什么遠景規(guī)劃更重要。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這樣的嚴重污染天氣下,,我們有沒有必要給孩子放假,讓他們盡可能多地待在家里,?我們是否應該建議企業(yè),,采取調休、輪休的形式,,給員工放假,?我們有沒有通過手機短信、政府公告的渠道,,提醒市民“盡量宅著”,,出門要戴口罩?遺憾的是,,目前只看到北京市的教育部門啟動應急預案,,要求部分區(qū)、縣學校停止學生戶外鍛煉,;衛(wèi)生部門和氣象部門提醒市民減少外出,,如必須外出要戴口罩。而在空氣同樣嚴重污染的其他地方,,卻很少看到類似公共服務,。這足以表明不少地方從民眾到政府部門,都沒當回事,。 同樣值得拷問的是,,對那些增加空氣污染的企業(yè)和行為,政府有沒有及時采取措施,?相關數據表明,,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機動車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工業(yè)噴涂占16.3%,城市揚塵污染占16%,。既然污染源很清楚,,就可以有的放矢,進行必要性干預,。比如說,,根據北京市的相關規(guī)定,在極重污染日,,要求在京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停駛30%公務用車,,施工工地停止土方施工,,冶金、建材,、化工行業(yè)污染減排量上升到30%,,那么公眾有理由追問:這“兩個30%”的預案都啟動并得到落實了嗎,? 在生態(tài)文明,、美麗中國越來越被強調的今天,霧霾天氣絲毫輕視不得,。在“霧都”倫敦,,霧天曾經有過慘痛的教訓:1952 年冬天,由于空氣污染嚴重,,英國倫敦濃霧持續(xù)一周不散,,這期間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濃霧散去之后又有8000多人相繼喪命,。雖然我們此次霧霾天氣沒有像“霧都劫難”那般慘痛,,但同樣值得警示。北京市民已經在搶購防塵口罩,,部分藥店甚至賣斷貨,,讓人不由得想起有城市因為水污染而全城搶水的情景。在霧霾災害天氣下,,如何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與百姓共呼吸,值得深思,。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14]知道了多嚴重,,就要想怎么辦
- [ 01-14]比霧霾更讓人窒息的是應對乏力
- [ 06-12]霧霾天氣帶給城市諸多思考
- [ 10-11]嚴重灰霾天需要預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