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積金亟待走出濟富不濟貧怪圈
zs-bk.com?2012-11-26 16:54? 張遇哲?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市民之間收入差距的拉大,,同樣體現在住房公積金的繳存上,。記者對青島多個行業(yè)調查發(fā)現,,有的單位為其員工一個月繳存五六千元,,有的單位則只有一兩百元,不同行業(yè)之間公積金繳存額度相差70倍?!袄U得少用不起,、繳的多有富余”現象越來越嚴重。(11月25日《半島都市報》) 70倍,,這在現實語境下還是一個保守的數字,。此前,山東2006年度審計報告顯示,,中國網通山東省分公司職工月人均繳存住房公積金6389元,,而濟南一家普通企業(yè)職工月人均繳存只有11元,二者相差600倍,。 作為一項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公積金的設計初衷是“高收入者不補貼,,中低收入者較少補貼,,最低收入者較多補貼”,,從而讓普通職工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買得起房、住得上房,。但在現行制度安排下,,卻陷入了“濟富不濟貧”怪圈。福利好的單位,,員工收入本身就高,不存在購房難題,,卻可以多繳公積金從中漁利,;真正需要購買住房的普通百姓,要么沒有住房公積金,,要么因為繳費少,、貸款難,依舊難圓安居夢,。 收入越高受益越大,,收入越低受益越小,這樣的公積金“倒掛”非但不能起到調節(jié)收入分配,、保障弱勢群體的作用,,反而進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形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當公積金異化為“富人基金”,淪為少數利益既得者的“提款機”,,顯然有悖制度初衷和社會公平,,亟待反思和解決。 其一,控高提低,,走向全覆蓋,。作為一種政策性的購房支持,住房公積金應更多地為中低收入階層“雪中送炭”,。當前,,亟待在“限高保底”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控高提低”,,縮小繳存差距,。一方面,明確上限,,取消“超過職工上一年度月平工資12%的部分計征個稅”的口子,。這一規(guī)定看似打擊了利用公積金避稅的行為,卻給壟斷行業(yè)高收入開辟了“后門”,。必須看到,,能夠超出比例多繳公積金的往往是高收入群體,公積金沒有理由為其“錦上添花”,。同時,,提高下限,擴大覆蓋范圍,,從“制度全覆蓋”向“人群全覆蓋”轉變,,讓進城務工人員、企業(yè)臨時工,、自由職業(yè)者等也能享受到住房公積金,。 其二,高存低貸,,增強福利性,。公積金“劫貧濟富”的另一個表現是,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一樣繳存,,但由于沒有能力貸款,,享受不到低息優(yōu)惠,卻遭受低息損失,。有學者指出,,需要打破目前“低存低貸”的利率規(guī)則,實行“高存低貸”的規(guī)則,,即公積金存款利率高于銀行存款利率,,貸款利率要低于銀行貸款利率。這樣一來,,低收入者即使不貸款也不會產生利息損失,,同時也堵上了拿低收入者利息損失補償高收入貸款者的漏洞,。 其三,修訂法規(guī),,鑄造“達摩劍”?,F行《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是1999年頒布實施的,如今距離2002年修訂也過去了10年,,期間暴露出的問題,,亟待二次修訂完善。比如,,條例只規(guī)定了“單位逾期不繳或者少繳住房公積金”的罰則,,卻沒有涉及多繳公積金行為,這無疑給了一些壟斷企業(yè)擅自提高繳存比例的底氣,。今年,,住建部已經啟動《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次修訂的前期工作,唯有強化對監(jiān)管的制度化約束,,提高違規(guī)法律成本,,鑄造“達摩利斯之劍”,才能規(guī)范公積金制度,,避免其淪為變相福利,。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21]公積金“啃老”是給樓市“進補”
- [ 11-08]微調公積金切忌偏離“剛需”
- [ 11-01]公積金制度豈能鼓勵“啃老”
- [ 11-01]別再讓公積金“睡大覺”了
- [ 10-26]住房公積金進A股給個理由先
- [ 04-18]地方政府豈能讓國家政策“打折”
- [ 04-16]同名同姓同公積金?
- [ 11-25]拒絕公積金貸款,,開發(fā)商必定“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