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只有價值擺正,,才能立信于人
zs-bk.com?2012-06-21 09:04? 蔣璟璟?來源:華西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6月17日,陜西米脂縣舉行公開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筆試,,考生發(fā)現(xiàn),,該次考試的試題竟然全部出自一本名為《公共基礎知識》的備考書籍。該參考書是陜西省直及地市,、縣事業(yè)單位考試專用教材,,而且這本書在米脂縣基本買不到。因而,,此次考試被質疑“有重大泄題和作弊的嫌疑”,對此招考部門稱將核實,。 公考,,一面兜售希望,一面孵化失望,。當一本《公共基礎知識》,,提供了招聘試卷的所有考題,公眾有理由猜測,,“荒誕”仍在繼續(xù),、變種以及蔓延。人所共知,,作為一種相對公平的取才方式,,筆試的魅力在于,能最大限度驅除人情因素,,遵從量化評測的邏輯,,以分數(shù)體現(xiàn)素質。只是,,一旦考題事先泄露,,一切又何從談起? 那本神奇的《公共基礎知識》,,為之定性尚且太早,,妄言其中暗藏勾當,或也缺乏實證,。確定的是,,比照“命題規(guī)則”,照抄照搬的試題,絕對是說不過去的,。一切考試的價值,,都維系于“有限的不可預知性”——知道大致范圍,無從知曉具體題目,。但,,在米脂縣此次招考中,部分考生所知道的,,已是題目與答案的全部,。之后的結果是,一方面筆試全無平等競爭性,;另一方面,,所謂招聘也喪失了人才甄別功能。 到底是命題人偷懶,?亦或是故意做局,?必須說明,“公考產業(yè)”發(fā)育至今,,某些培訓集團,、助考組織,確實給出題者施加了一定的“反制效應”,,命題往往跳不出,、乃至參照助考資料的圈定……其原因不難理解:助考機構是專門的考試研究者,某些單位的命題人,,不過是偶爾為之的“臨時工”,,怎可有所突破?此外,,出題者與助考者的利益合謀,、身份重疊,當然也是重要誘因,。 即便這樣,,將米脂縣的滑稽考卷,通通歸罪于助考機構氣場太大,、神通太廣,,也難過關,。關于泄題,、作弊的種種流言,,既是人們對類似亂象的情緒反射,又是基于具體情況的合情猜想——誰讓米脂此番招聘僅設筆試環(huán)節(jié)呢,?可以想見,,該事今后的走向,即核實與調查的最終結論,將繼續(xù)吸引民眾持續(xù)關注,。而超越個案,,公考本身的命題思路、或曰考試設置,,本就亟待通盤反思,。 一切考試,有知識型,、能力型之別,,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理論上說,,“公考”也標榜對知識與能力的雙重考量,。但實際上,過于強調記憶力,、模式化寫作等,,已使得公考愈發(fā)可以預料、可以準備,。久而久之,,公考必將矮化成對備考者的篩選,而非對廣義人才的選拔,。須知,優(yōu)秀的備考者,,是可以被量產,、可以被速成的;然而,,公職機構真正需要的,,本不是考試優(yōu)異者,而是認可現(xiàn)代政府理念,,熟稔公共治理常識,、具備極佳專業(yè)素養(yǎng)的“人”。 公考只是事業(yè)單位招聘的工具,,而非事業(yè)單位招聘本身,。對于“公考”事實性的失敗,米脂縣的滑稽考卷,,提供了一個惡劣的樣本,。為此追問,固然要對涉事方追責,,更須厘清一個根本性問題:事業(yè)單位需要怎樣的人才,,以及如何以公考為工具,精準篩選出目標群體。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1]青海公考拒錄到底什么理由,?
- [ 05-10]當“性格內向”成公考拒錄理由……
- [ 04-26]長治公考舞弊案入刑是一歷史進步
- [ 01-18]公考狀元被刷案耐人尋味
- [ 11-29]公考不存在就業(yè)歧視是“白馬非馬”論
- [ 11-25]體檢:公考公平的又一殺手,?
- [ 11-22]長治“公考”違規(guī)仍須繼續(xù)徹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