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權利保護看西藏人權進步
zs-bk.com?2013-05-20 07:31? 鐘 聲?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人權保障是以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為基礎的,不可能不受其發(fā)展的影響和制約,。民族文化權利保護是人權保障的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西藏藏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發(fā)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及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保持或改革自身風俗習慣的自由等與文化權利相關的內容,被列入人權保障的大題目中,,成為保護人權的重要方面,,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中國倡導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西藏藏族人民更自覺地認識和梳理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文化自覺不斷提高,。 文化研究方興未艾,文化傳承后繼有人,。這為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2005年,在阿沛·阿旺晉美等老一輩藏族代表人士的倡導下,,“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協會”在北京成立,。協會自成立以來廣泛聯系國內外有關組織和人士,通過舉辦文化展覽和學術研討,,組織藏學家和西藏藝術團出國訪問,,邀請國外友好人士訪問西藏,推動社團,、企業(yè)和個人提供資助等方式保護和發(fā)展西藏文化,,維護人權,促進西藏各民族的團結和睦和共同繁榮進步,。目前,,協會已具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咨商地位,經常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領域會議,,把民間保護和發(fā)展西藏文化的情況介紹給國際社會,。 中國積極支持研究機構和科研人員廣泛開展對西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研究,藏學研究已成為國家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學科,。有關研究機構聚集了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的研究人員,。近年來,中國還設立了專門獎勵藏學研究成果的“珠峰獎”,。不少機構同時招收藏學研究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進一步培養(yǎng)更多的藏族和其他民族的專業(yè)人才,,為藏民族文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漢藏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宗教交流,、藝術交流、農耕科技交流不一而足,,留下珍寶無數,。近年來這方面有許多可喜的成果,。比如,,西藏的演出團體到北京和內地一些中小城市甚至街鎮(zhèn)演出,,讓許多內地觀眾近距離感受藏文化的魅力,。西藏自治區(qū)藏劇團與中國京劇院聯袂創(chuàng)排大型新編歷史劇《文成公主》,,將藏戲精髓和國粹京劇相結合,,是文化的交流,、交融之作,,受到國內外廣大觀眾和專家的贊譽,。 內地也有很多人在學習和了解藏文化,。中國藏學出版社為滿足他們的需要,特別推出了“大眾藏學”系列叢書,,內容包括歷史,、文化、宗教,、藝術,、旅游和飲食、服飾等,,頗受歡迎,。 談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保護以及人權保護,離不開這個國家的民族政策,。中國民族政策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qū)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為基本內容,。在民族政策指引下,,中國的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人權保護將不斷進步,。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9]美朝鮮人權問題特使突然取消訪韓 此舉“罕見”
- [ 05-15]從“少殺,、慎殺”中感受人權溫度
- [ 05-15]黨報:白皮書體現推進人權事業(yè)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精神
- [ 05-15]黨報:白皮書體現推進人權事業(yè)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精神
- [ 05-07]聯合國任命三名朝鮮人權調查委員會委員
- [ 05-04]聯合國對俄羅斯等14國進行人權審查
- [ 04-28]德媒:美發(fā)布人權報告是赤裸裸“雙重道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