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一種新的地方保護主義
zs-bk.com?2013-05-16 08:41? 付小為?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15日,,海南萬寧市接連召開兩次新聞通報會,,宣布開除涉入開房事件的校長陳某、房管局職工馮某的黨籍和公職,。另外,,因涉嫌猥褻兒童罪,該市檢察院已于同日凌晨批準逮捕兩名犯罪嫌疑人,。然而,,進入司法程序,并沒有讓公眾情緒緩和,,相反,,傳言、質(zhì)疑有增無減,。 兩名嫌疑人到底是涉嫌猥褻兒童還是強奸,?這個問題取決于犯罪事實的認定。當下,,一個頗為尷尬甚至荒唐的情形是,,包括事件原委,、醫(yī)學鑒定在內(nèi),多項直接關系案件事實認定的說法,、結論相互抵觸,,前后矛盾。家長們表示,,要討回公正,,首先得走出萬寧。 走到這一步,,開房事件早已超出一起普通刑事案件,,處理開房事件本身變成了新的問題,。在一波波證據(jù),、矛盾下,民間開始福爾摩斯式的尋找破綻,,織結邏輯網(wǎng),。某種程度上,質(zhì)疑不是等待公正,,而是“自謀”公正,。 這是多么熟悉的場景,這又是多么糾結的重復,。自從陜西周正龍拍虎事件以來,,無數(shù)公共事件都陷入這樣的死循環(huán),地方權力機構追尋真相,、維護正義的意愿和能力被強烈懷疑,,連帶的,地方媒體,、地方司法機關,、地方其他社會組織統(tǒng)統(tǒng)不被信任,人們固執(zhí)地相信真相在別處,,正義在別處,。 令人悲嘆的是,事實一再證明,,人們的這種固執(zhí)非但不是不理性,,反而成了深諳社會現(xiàn)實的理性。多少事件中,,地方最初的結論被窮追不舍死磕的網(wǎng)友所推翻,,被證明是在遮丑、掩蓋,、弱化性質(zhì),、大事化小,。多少事件中,地方因為這種遮丑習慣而前后矛盾,、進退維谷,、狼狽不堪。一次一次自證著人們的不信任,。此次萬寧開房事件,,雖然真相仍需追問,警方卻匆忙推出“沒有性侵”,、“女生主動聯(lián)系”,、“干爹”等說法,處女膜鑒定在做過一次的情況下又突然再做一次,,兩次結論不一,,這難道不是自找懷疑?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地方一定要保護一種惡,,是官官相護,是利益輸送,?或許個別事件中有這些因素,,但大部分情況不是如此,相信萬寧方面也不會為了一個區(qū)區(qū)小學校長和辦事人員而犧牲公信,。導致大部分地方寧舍公信而不堅決秉持真相和公正的,,是出于對“地方形象”的維護。在一些地方官員的頭腦里,,地方形象就是不出丑聞,,即使出了,能壓下去不形成輿論熱議就算維護了形象,。 可以說,,在不少情況下,維護地方形象的意識已經(jīng)“入腦入心”,,它讓地方政府,、地方媒體、地方司法,,乃至幾乎所有組織化的地方機構都結成了聯(lián)盟,,它超越對真相的堅持、對正義的期盼,、對善良的信仰,,成為第一位的“地方政治正確”。于是我們看到,,出了事,,信息在地方得不到傳播,,撒謊和遮掩成為無需授意的本能。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值得全社會思考,。是不是像人民日報所說的,因為權力部門化,、地方化,,地方和部門權力集中化,因而導致家奴化傾向,?如果說,,經(jīng)濟上的地方保護主義阻礙市場經(jīng)濟的建立,這種形象上的地方保護主義,,則阻斷人們對真的探求,,扭曲人們對公平的向往,對于社會的公平正義建設遺禍無窮,。必須要警惕并且打破這種地方保護主義,。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4]還有多少地方保護政策需要清理
- [ 10-30]38個文件管不住水泥產(chǎn)能過剩 地方保護阻礙重組
- [ 10-09]天邦股份股權轉讓遭維權難 專家稱因地方保護
- [ 03-12]地方保護導致物流費用居高不下
- [ 01-04]黑龍江省大慶市現(xiàn)招標怪相 幕后或存地方保護
- [ 12-10]綠大地欺詐案被指判決過輕 存明顯地方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