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守夜人才能告別“城市里的礦難”
zs-bk.com?2013-03-25 08:56? 王 聃?來源:燕趙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一個21歲女孩意外墜入下水道事件,,正成為剛過去的周末里最令人揪心的新聞。 3月22日晚9點多,,長沙突降暴雨,,涂家沖的赤黃路一片汪洋,女孩楊麗君在經(jīng)過一無蓋下水道時,,不慎落入,,隨即被急流卷走,下落不明,。截至我寫作此文時,,楊麗君已失蹤整整兩天,長沙全城大搜救仍在繼續(xù),。更多的信息顯示,,小楊是湖南邵陽城步縣人,,就讀于北京民族大學,大四年級,,家中獨女,來長沙實習找工作,。她留下的最后一條語音微信是:“啊,,好冷啊,我要淋死了……” 一個人,,走著走著就消失了,;一個正當青春飛揚的大四學生,眨眼之間就生死難卜,??偸窃谌绱税酌枋降男侣勄埃覀儍?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在隱隱作痛,。發(fā)生在城市中的,、如同“走路死”般的公民日常蒙難,這是不折不扣的“城市中的礦難”,。一個公民,,行走在看似平靜的都市街頭,只因城市管理的日常性疏忽,,轉身已是所有個體夢想和城市繁華景象的坍塌,。 關于走路死與走路突然消失的意外,長沙城里的女孩楊麗君當然不是第一起,。反思類似事件,,其實緣由也是大同小異的。它首先是風險社會里的悲劇?,F(xiàn)代社會里的流動與相互聯(lián)系在加快,,它導致了風險的可能無處不在。更細微地來分析,,走路消失事件指向的其實還是城市設施的質(zhì)量與管理水平,。譬如新聞中就提及,楊麗君之所以會墜落,,是因為大雨導致地下水暴漲沖開了井蓋,,而類似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 這就不能不追問井蓋本身的質(zhì)量與日常維護管理了。但如此悲涼與斷裂,,我都不忍重復了,,我只想提請大家再次關注:倘若沒有問責,類似的非正常事件仍會重演,。 一起青春女孩暴雨中意外消失事件后,,我們會感謝努力救援的消防官兵,,會致敬于眾多時刻關注救援的人們,悲傷的眼睛會聚焦于孱弱的城市規(guī)劃與建設,,感同身受的人們會呼吁更加重視生命的價值,,增加公共設施的安全系數(shù),但一切仍然無法從根本上杜絕悲劇的重演,。圍觀者于微博上關注救援經(jīng)過后,,庸常的生活很快就會讓他們忘記曾經(jīng)的驚心動魄;媒體在關注與報道整起事件后,,還有更多的新聞熱點等待他們?nèi)コ尸F(xiàn),。市政部門在此刻成為千夫所指,但在輿情平息與可能會有的賠償后,,他們可能仍難以有所改進,,因為并沒有足夠的外在約束與追責,迫使他們以足夠的精力和動力去改變這一切,。黑夜中張開嘴的下水道依舊在那里,,走路消失與走路死依舊會重演,再三的重演則會讓人麻木,,改變會更艱難,。 較之市政部門和對應的管理者,我并不認為他們沒有察覺下水道可能存在的危險,,這些一定是市民們投訴與關注的熱點所在,,有司也并非沒有設想過類似“走路消失”這樣最壞的結果。他們之所以頑固地不去改變,,只是不相信會有最壞情形發(fā)生,,缺乏共同的利益痛感,且相應惡性事件充其量激發(fā)的只是輿論的漣漪,。這是中國不少習慣性問題發(fā)生的根源所在,,也暴露了城市安全守夜者的病態(tài)心理。要徹底告別“城市里的礦難”,,就必須從問責“守夜人”,。只有讓那些一直都安然無恙的具體責任人受到懲戒,讓走路消失與走路死類似事件不再被一句“意外”就輕易卸責,,改變才能真正地發(fā)生,。 當密布于城市的下水道甚至不能讓一個青春女孩輕易安全走過,那只能證明下水道之上有著太多的權力懈怠與必須問責,。祈禱女孩楊麗君能最終創(chuàng)造奇跡,,同時,正在感受到疼痛的民眾,,必須等到看得見的改變,。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5]“下水道吃人”叩問治本思維
- [ 08-01]為下水道立一部法
- [ 07-26]中國最缺“下水道市長”
- [ 04-10]解決下水道糞水四溢 應有“投籃意識”
- [ 08-24]建第一高樓不如建好下水道
- [ 07-21]德國人設計的下水道為何淹不死人
- [ 07-07]德國人設計的下水道為何淹不死人
- [ 04-12]下水道 “城市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