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可“斷頭”,,但追責不可無果
zs-bk.com?2012-09-21 10:37? 李 喻?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時間并不久遠,但哈爾濱塌橋事件似乎已被遺忘,,一起似乎被遺忘的還有“表哥”楊達才,、打人部長方大國等。現(xiàn)下,,無論是微博還是傳統(tǒng)媒體,,很難再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新聞。好像陽明灘大橋根本沒有坍塌,,楊達才們完全沒有出現(xiàn)一樣,。媒體和公眾的退場,使得許多輿論熱點不了了之,,儼然成為“斷頭新聞”(9月19日新華網(wǎng)) 其實,,公眾和媒體對新聞事件的關(guān)注,應有耐心,、有韌性,,努力堅持到事件水落石出,;而政府則要拿出誠意,不避風頭,、不怕麻煩,,把熱點新聞里曝出的問題查清楚,查徹底,,及時給公眾一個明白的,、經(jīng)得起圍觀的交待,并在制度上做出防范,,盡量不要制造“斷頭新聞”,,不要企圖利用公眾的遺忘,因為記憶不會被清除,。 因為,,在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動輒采用“拖”,、“躲”等手腕,,讓輿論熱點成為“斷頭新聞”,對輿論壓力習慣性懈怠,,當鴕鳥充耳不聞,,甚至試圖用新的熱點來充當救場者,這樣的做法已經(jīng)越來越行不通,。時間當然可以淡忘一切,,但如果公共事件總是難以“斷頭”了結(jié),追責無果,,那么事情便會周而復始地出現(xiàn),,結(jié)果必然會對政府公信造成影響。 要知道,,輿論有壓力,,官員才有動力;監(jiān)督常保溫,,熱點事件才不會被冰凍,;追責終有果,官員才會有所顧忌,。而現(xiàn)在的問題是,,面對公共事件尤其是“斷頭新聞”,職能部門如何在公眾的追問之下進行追責,。 顯然,,無論新聞可“斷頭”與否,我們都希望有一套自我追責、糾錯機制去起作用,。就像哈爾濱塌橋事件,,哪怕輿論熱點已過,但對重大安全事件的追責機制,,催逼它必須拿出問責結(jié)果,,去面對公眾。至于“表哥”楊達才,,無論制度對他的調(diào)查進展到什么地步,,我們都希望相關(guān)職能部門能夠及時站出來給公眾一個說法。 公眾提供顯而易見的犯罪違法行為或者線索,,國家出臺明文規(guī)定的制度法規(guī),,相關(guān)職能部門就不能“打醬油”,否則就是自己的失職,,這樣更容易激起公眾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窮追猛打下去,最終導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故而,新聞可以“斷頭”,,職能部門的追責卻不能無果,。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20]莫讓輿論熱點淪為“斷頭新聞”
- [ 08-24]倫敦奧運報道研討會在京舉行 探討媒體格局變化
- [ 08-20]切勿讓新聞監(jiān)督也一起跌入池塘
- [ 08-10]法電視臺揭劉翔為何跳完全程 主播驚呼"太可恥"
- [ 08-06]《新聞聯(lián)播》批奧運錯判事件:照顧東道主偏見
- [ 08-06]《新聞聯(lián)播》報道奧運錯判 照顧東道主與偏見
- [ 08-05]央視一套黃金劇場暫時停播 集中精力播放奧運
- [ 07-29]奧運新聞中心現(xiàn)中文告示:請尊重他人私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