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靈藥”可愈“調(diào)研頑疾”
zs-bk.com?2012-09-20 10:55? 軒轅劍?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在少數(shù)地方,、部門、領域,,“調(diào)查研究”染上了一些病癥,,有的還漸成頑疾,概括起來,,其病有五:假調(diào)研,、被調(diào)研、回避問題,、調(diào)研脫節(jié),、不重運用。這不僅嚴重影響決策的科學性,,妨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也損害領導機關、領導干部的形象,。(9月19日《人民日報》)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得了病”的調(diào)研還確實存在,,筆者認為,若服下竊擬的三味“靈藥”,,并且堅持服用,,定能日漸好轉(zhuǎn)直至徹底康復。 強化宗旨觀念,,心中有民才有康復希望,。作為黨的領導干部,應該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并且以此來作為自己想事,、干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樣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diào)研時才不會圖辦私事,、蹭吃喝,,勞民傷財,增加基層的負擔,,而是真正走進群眾當中,,訪民情,、聽民意、解民難,。深刻理解了基層調(diào)研的意義,,才會輕車簡從,不打招呼,,不講排場,,親近群眾而不是混跡享樂。 強化責任意識,,肩上有擔才有康復動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思想大抵都已爛熟于心,可是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的思想未必都能理解得那么深刻,。領導干部為官一任,,責無旁貸要造福一方,,這是責任,,更是使命。如果領導干部都能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那么必定會帶著群眾的問題下去,,找到解決的方法才上來,,基層調(diào)研之行也絕不會變成 “盆景展”、“報喜會”,,因為那種只看樣板街,、只走樣板路的“迎查路線”是徹頭徹尾的自欺欺人,不光解決不了問題,,更會掩蓋真相,,種下隱患。 強化制度約束,,背后有鞭才有康復保障,。只有有了制度的剛性約束,才能杜絕舊病的再復發(fā),。相關部門應該建立完善相應的規(guī)范制度,,對于在基層調(diào)研過程中反映出的假調(diào)研、做樣子,、東抄西湊拼稿子等現(xiàn)象一經(jīng)證實要通過誡勉談話,、個別構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進行組織處分等方式予以嚴懲,明確鼓勵將調(diào)研成果運用于實際工作,。這樣,,才能讓那些善于打調(diào)研“歪心思”的個別領導干部不敢再“動邪念”,,而是腳踏實地真心實意地去深入基層搞調(diào)查、搞研究,。 染上“調(diào)研頑疾”并不可怕,,筆者以為這更到了另外一個考驗領導干部的時刻,面對病癥,,是“認了”,,還是“奮起抗爭”,這更能折射出領導干部的素質(zhì)與能力,。相信良藥苦口但終利于病,,堅持服用三味“靈藥”,定會重獲健康新生,。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9]再窮再破也是你的鄉(xiāng)你的國
- [ 08-09]換個角度看廈大女博士的“考察收獲”
- [ 08-09]廈大女碩士為何“不問調(diào)研問吃住”,?
- [ 08-09]批判“女博吐槽”更應制度反思
- [ 08-08]女博士的矯情你要聽得懂
- [ 08-08]女博士“吐槽”的理想與現(xiàn)實
- [ 04-10]為官豈能“身份不明”
- [ 04-05]“省長讓干部扮記者”折射“媚上”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