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莫將舉國體制一棍子打死
www.fjnet.cn?2012-08-06 09:10? 環(huán)球社評?來源:環(huán)球時報 我來說兩句
在倫敦奧運會風頭正勁的時候,,對“唯金牌論”的聲討在中國媒體上卻不斷增多,中國隊得金牌的時候這種聲音有,,女羽運動員受處罰,,它們更集中。批判的相當一部分矛頭都指向了奧運金牌的“制造機器”,,即人們常說的“舉國體制”,。 對舉國體制的反思實際上很多年前就有了,每屆奧運會期間都少不了,,但這次互聯(lián)網,,特別是微博一摻和,爭論變得尤其激烈,。 舉國體制跨越了中國體育崛起的全過程,,今天評價它,至少要講三點:一是它為中國快速成為競技體育大國立下汗馬功勞,。二是它跟今天中國人對體育榮譽的看法和需求不再像過去對應得那么準,,甚至出現了一些偏差,。三是中國體育目前已不是完全的舉國體制,商業(yè)化介入到了許多項目中,,但舉國體制迅速棄用不現實,,正確做法是對它進行改革。 先說一,。舉國體制最初出現在新中國體育十分落后的年代,,后隨著中國重返奧運會不斷推廣、成型,。今天的許多中國人已經忘了,,當年我們對多有幾塊奧運金牌是多么渴望,乒乓球世錦賽曾是這個國家收割民族驕傲的唯一舞臺,。是舉國體制改變了這一切,,奧運金牌從無到有,從幾塊變成世界排名第一,,這些金牌對中國人的自豪感做了相當解渴的澆灌,。 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人對金牌的精神需求開始下降,,金牌對“民族精神”的額外證明效果也開始萎縮,。根本原因是中國邁過了自信籃子里空空如也的階段,一些項目的獎牌幾乎被中國人壟斷也讓人有點膩,。此外金牌多而國民基礎體育弱的反差成為社會不滿情緒宣泄的理想靶子,。 舉國體制使體育資源集中在沖擊世界體育大賽的少數尖子身上,把競技體育搞得有點像“應試教育”,。它的局限歷來被人詬病,。但應對奧運會等體育大賽,在中國的現階段又是最管用的,。這是舉國體制有毛病,,但不必完全推倒了再另搞一套的原因。 能夠對金牌毫不關心,,甚至見了它就反胃的中國人畢竟是少數,,奧運會一來,大家熬夜看電視,,看得最多的,,還是中國人拿牌的那些項目。金牌給中國人帶來的快樂無法取代,,其實對各國人這都是一樣的,。大家不爭獎牌,奧運會恐怕就沒了。 “奧運精神”和奧運會并非一回事,,精神是理想,、崇高的,沒它不行,。但奧運會同時又是世俗透頂的,,這種世俗性恰是大多數情況下觀賽快樂的源泉。其實中國輿論中“金牌不重要”之說也是一種精神提煉,,它跟運動員和觀眾對金牌的盼望就不該被對立起來,。 反對“金牌至上”以及批評舉國體制都有一定道理,但把它們極端化,,裝扮成社會的主流意見和愿望,,就荒謬了。把舉國體制一棍子打死,,硬說它是中國“政治弊端”的突出表現,,這既反歷史,也反現實,,毫無客觀性,。它們說到底是些嘩眾取寵的口號。 中國需要改革,,這對舉國體制也完全適用。但舉國體制對中國遠遠功大于過,,對未來也有可供傳承發(fā)展的強大基礎,。站在舉國體制的肩膀上去闖未來的體育世界,即使不談“正確性”,,它至少是聰明的,,以及最現實可行的。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1]瓦解舉國體制,,從打破舉國關注開始
- [ 03-05]拒交殘奧獎金,,舉國體制是禍根
- [ 07-22]有些事怪不得舉國體制
- [ 07-20]舉國體制終有不堪重負的一天
- [ 07-12]李娜高飛給舉國體制松綁
- [ 06-07]“副處冠軍”是舉國體制的輪回節(jié)點
- [ 06-03]警惕科研“舉國體制”加劇學術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