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理不應(yīng)是販賣痛苦的“戲肉”
zs-bk.com?2012-08-06 08:26? 大 熊?來源:南方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于洋和王曉理,,成了本屆奧運會最大的熱門,。消極比賽的裁定,讓這對世界頭號女雙選手,,失去奪金機會,,卻也讓她們成為新聞金礦。 挖料者紛至沓來,,新聞大戰(zhàn)早已爆發(fā),,“挖礦”的舉動也從倫敦延伸回國內(nèi)。在沒有得到王曉理家人允許的情況下,,某通訊社找到王曉理的家,,試圖采訪她的奶奶。在這場“挖礦”的媒體狂歡中,,這位老人差點成為“礦渣”,。 已經(jīng)失去外婆的王曉理,再難保持沉默,,對此做出回?fù)?,在微博上點名指責(zé)對方的做法,,悲憤地提出了一個天問:“新聞稿難道比人性還重要?” 這個問題,,對于正在占據(jù)制高點,、質(zhì)疑“消極比賽,褻瀆體育精神”的媒體來說,,來得正逢其時,,提醒媒體從業(yè)者,無論運動員,、還是新聞記者都一樣不能跨越“規(guī)則”的紅線,,否則,所有源于正義的質(zhì)疑,,都不過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自打嘴巴”,。 新聞,能否建立在當(dāng)事人親屬的痛苦上,?某通訊社確實已經(jīng)在新聞稿和人性關(guān)懷之間,,做出了選擇。 在功利化的社會,,媒體倫理的自律,,早已被具體的收視率、收聽率,、發(fā)行量壓榨到“油盡燈枯”,,而娛樂至死的精神,卻如烈火烹油,、愈演愈烈,。 因此,王曉理的奶奶,,才會變成某些媒體從業(yè)者眼中的新聞金礦,,一個老人的驚詫、淚水,、悲痛,、無奈,遠(yuǎn)比王曉理本人的道歉,,更有賣點,!王曉理也許永遠(yuǎn)不會明白,她早已不是新聞的主角,,可以販賣的痛苦才是“戲肉”,。 著名的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尼爾·波茲曼,早已在其著作《娛樂至死》中,,回答了王曉理悲憤的天問:“當(dāng)媒體表達(dá)方式是娛樂,。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xiàn),,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內(nèi)容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jié)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在這個意義上,,新聞稿不過是某種人性的表達(dá)。,、 本屆奧運會,,王曉理并不是頭一個家人被無情騷擾的“受害者”,跳水選手何姿奪冠后,,某媒體在明知她母親早已去世的情況下,,依然殘酷地提問,“在奪冠后想和媽媽說些什么,?!笔沁@個記者沒有人性,拿死者開涮嗎,?不,,是娛樂至死需要眼淚。在娛樂至死的氛圍中,,人性顯然不像王曉理所期待的那么美好。 王曉理與何姿的遭遇,,足以值得媒體從業(yè)者警惕,,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制造扼殺文化精神的監(jiān)獄,卻有足夠的空間主動搭建娛樂至死的舞臺,。 王曉理已經(jīng)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而且足夠沉重,但是這個代價與她的家人無關(guān),。那位被騷擾的老人,,提醒依然追求正義的媒體,“我們憎恨的東西未必會毀掉我們”,,但是“我們將毀于我們熱愛的東西”,。 □大熊 |
- 責(zé)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6]倫敦奧運會上的媒體戰(zhàn)
- [ 07-30]媒體也別輸了自己的獎牌
- [ 07-21]媒體有公信,政府公信才有保障
- [ 07-11]媒體豈能對可疑數(shù)據(jù)不設(shè)防,?
- [ 07-02]“道歉門”暴露媒體自律性的缺失
- [ 07-02]“0”分答題卡不必向媒體公布
- [ 06-26]媒體也應(yīng)講些高考低分考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