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幫公眾看好政府錢袋子,?
www.fjnet.cn?2012-08-06 07:59? 廣州日報?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社會臥虎藏龍,代表看不懂的預算報告總會有人看得懂,。另外,,“打醬油”也是生產力,公眾圍觀必然對決策者形成巨大心理壓力,。 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征集意見昨日截止,。截至前晚,在全國人大法律草案征求意見系統(tǒng)中,,草案征集到的意見超過30萬條,,超過了去年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征求意見時收到的23萬多條。 與去年個人所得稅修正案征求意見的張揚相比,,預算法修正案征集意見稍顯“低調”,,沒有專門的新聞發(fā)布會,沒有太多報道,,如果不是全國人大網的??停疾粫缘糜羞@么回事,。即便如此,,仍能收獲超過30萬條意見,足以窺見公眾對被喻為“經濟憲法”的預算法之關切,。有人說,,連乞丐都關心預算法,因為他用乞討來的錢買東西時也在納稅,,看來還真是這么回事,。 逾30萬條意見,能否撬動《預算法》像《著作權法》(草案)一樣來次大修,,還是笑罵由人,,我自為之,?有待觀察。此番預算法修正案征集意見攪動一池春水,,普通公眾之外,,許多法學、財稅專家也開出許多“藥方”,,譬如“技術派”建議增加人大預算工委編制,,以應付沉重的初審業(yè)務;“權利派”建議減少授權,,增加人大審批,。以各自學術認知切入這個公共話題,即使言之鑿鑿,、貌似有理,,盲人摸象亦在所難免。只因政府預算,,或者說看好政府“錢袋子”,,不僅是一個經濟、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法律,、政治議題,甚至涉及權力授予與歸屬,。假如不在這個層面切入,,就算增加人大初審人手,政府亂花錢的現象也難以得到根本性改觀,。 政府預算體現著公眾的授權與限權過程,,它的邏輯起點是:政府的每一分錢都來自公眾,因此要受到公眾約束,。而在一個缺乏這種約束的現實中,,政府官員與民眾都會出現“財政幻覺”——官員以為財政資金是“自己的”,愛怎么花就怎么花,,別人管不著,;民眾也認為反正這錢不是我的,他們想咋用就咋用,,輪不到自己說話,。經過多年的覺醒,“雙重幻覺”的平衡已被打破,,而呈現單邊性,,且這種單邊性隨著公共財政“蛋糕”的迅速做大而進一步固化,。 由于不同的政府機構可能有不同需求,,從而可能誘導預算決策偏離公眾意愿,。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設計某些制度,,給預算決策者一定的壓力,,使其做出的預算決策盡量與公眾愿望保持一致?!捌款i”恰恰就在這里,,公眾在政府預算中的參與不足,沒有足夠的機會,、渠道和參與預算過程,,難以對決策者形成壓力,約束與監(jiān)督幾近虛無,。雖然相關的制度設計中,,這項職能形式并未虛置,由各級人大承擔著,,然而剛性不足,,績效欠奉。至于原因,,一言難盡,。其中,大多數業(yè)余代表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預算報告尚看不懂,,審批監(jiān)督從何說起? 進一步提高預算透明度與公眾參與度,,或許是提升政府預算科學性,、民主性、合理性的可行之道,。一方面,,社會臥虎藏龍,公眾中匯集著各行各業(yè)的專家,、學者和精英,,他們也不乏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代表看不懂的預算報告總會有人看得懂,;另一方面,,“打醬油”也是生產力,公眾圍觀必然對決策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減少決策失誤,,提高政府預算透明度的意義正在此。善治例子是,,中央部門近年定時向社會公開財政預算,、決算,,有效地按住了各部門三公經費的增長勢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6]珍視31萬條意見,讓預算制度更完善
- [ 06-28]預算法修改能否倒逼出“廉價政府”
- [ 06-28]期待審計報告促預算制度盡快完善
- [ 06-18]預算公開:政府、媒體,、公眾都在學習
- [ 06-08]監(jiān)督有力,預算才不會“漫天要價”
- [ 04-25]預算公開要做到人民滿意
- [ 03-08]無“綜合預算”,,則無“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