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歷史建筑需要新思維
zs-bk.com?2012-07-26 07:15? 岳 源?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日前,,《武漢市歷史文化風貌街區(qū)和優(yōu)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明確規(guī)定,,擅自拆除優(yōu)秀歷史建筑,,須限期恢復原狀或采取其他方式補救,并處以最高50萬元罰款,。該罰款金額與2002年修訂后的《文物保護法》中所規(guī)定的金額保持一致,。 武漢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許多有價值的歷史建筑,。這些建筑或本身具有藝術特色和科學價值,,或能反映本市歷史文化和民俗傳統(tǒng),又或為建筑師代表作以及名人故居,,在近現(xiàn)代發(fā)展史上具有紀念意義,,理當予以嚴格保護。 在中國高速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在保護歷史建筑方面存在共性問題,。在不少地方,堅守歷史建筑而對抗城市規(guī)劃推進,,或厲行商業(yè)開發(fā)而拔除歷史建筑的事情,,并不鮮見,有一些甚至不乏激烈和悲情,。 在不同人或不同利益主體眼中,,歷史建筑的意味是不一樣的。在一些人看來,歷史建筑是歷史的留存,,城市的記憶,;在一些人看來,歷史建筑占據(jù)了空間和土地,,而土地是稀有資源,,需要價值最大化,這樣歷史建筑就難免成為“眼中釘”或擋道者,;而在另一種視角看來,,歷史建筑具有商業(yè)開發(fā)價值,可以變現(xiàn),,于是借歷史建筑的“殼”搞多種商業(yè)經(jīng)營,,有些甚至弄得不倫不類。 很多地方的城市化,,一味求新,,恨不能一夜之間讓城市變得簇新。這種過于求新的觀念,,會對包括歷史建筑在內(nèi)的“舊”造成沖擊,。拆除歷史建筑是表現(xiàn)之一,其他還比如城市建筑更新過快,,城市設施用幾年就要求新求變,。舊的要變新,新的還要再新,,這樣的城市就會是無根的城市,,沒有歷史的城市,最終會是平庸無趣的城市,。 我們希望城市擁有的歷史建筑都得到最大限度上的保護,,但是,不同的歷史建筑,,保護和重視程度并不對等,。就拿武漢來說,沿江大道的租界建筑群,,由于其區(qū)位顯赫,,建筑富有特色,是武漢的形象和地標,,往往能受到更多的保護,。而一些位于偏僻地段的歷史建筑,或無法成為形象地標的,,也許年頭更為久遠,,但未必總是能受到關注。 我們并不是主張所有歷史建筑都原封不動,如果這樣,,城市可能就沒法發(fā)展,。隨著時代的變遷,新的交通設施,,新的公共空間,新的公共建筑,,都會拔地而起,,這是城市化最直觀和外在表現(xiàn)。 歷史建筑和城市化發(fā)展,,很多時候被視為一對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非此即彼,對抗激烈,。我們認為,,城市保護歷史建筑可能需要一種新的思維,既要審視城市化本身,,也要重新看待歷史建筑的時代價值,,兩者完全可以融合共生,共同成就城市的榮光,。在這方面,,國外一些城市比如巴黎、羅馬等能夠提供借鑒,。 還要看到,,城市化進程本身,是城市中各方利益互相博弈的過程,,涉及多元的觀念,、階層和人群。因此,,歷史建筑的保護,,既是一個文化議題,有時也是一個社會政治議題,,這一點同樣需要被意識到,。 □ 本報評論員 岳源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30]歷史建筑也是城市的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