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鄉(xiāng)”是新時期領導干部的必修課
www.fjnet.cn?2012-06-20 10:14? 于文軍?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2011年起,,一句響徹全國的口號成為各地轉(zhuǎn)變干部作風,、密切干群關系、帶領農(nóng)民脫貧致富的共識,。山西,、河北、廣東,、湖北,、新疆、甘肅等眾多省份相繼掀起新一輪的干部“上山下鄉(xiāng)”運動,。(6月19日《中國經(jīng)濟周刊》) 在新中國的歷史上,,“上山下鄉(xiāng)”,,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臍v史概念,。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 1997年以來,,黨員干部和大中專學生“三下鄉(xiāng)”……經(jīng)歷過“上山下鄉(xiāng)”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即“上山下鄉(xiāng)”能磨練人吃苦的意志,,能增強人的平民意識……現(xiàn)如今,,當人們告別饑腸轆轆的日子,,“上山下鄉(xiāng)”還有必要嗎?是不是一些人所說的“作秀”,? 對于今天的領導干部而言,,“上山下鄉(xiāng)”確有必要。隨著中國的老齡化,,擔當重任的領導干部越來越年輕化,,他們多是上個世紀60年代以后出生的,極少經(jīng)歷過新中國歷史上的那些風風雨雨,,鮮有在農(nóng)村基層吃苦磨煉的經(jīng)歷,,對最底層的老百姓缺乏感同身受。中學畢業(yè)考入大學,,大學畢業(yè)后進入黨政機關,,端的是眾人羨慕的“金飯碗”,,風吹不著,雨淋不著,,泡在文山會海中……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干部,,無疑是“溫室里的花朵”,很容易聽不到老百姓的疾呼,,體悟不到基層民眾的艱辛……容易在拍板決策時,,主觀臆斷,脫離群眾,,好心辦錯事,。而“上山下鄉(xiāng)”有助于避免這些弊病,轉(zhuǎn)變工作作風,,看到實情,,聽到真話,“上山下鄉(xiāng)”是領導干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一個法寶,,過去是,,現(xiàn)在還是。需要進一步看到的是,,中國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但農(nóng)民還沒有富起來,,成為中國奔小康的拖累,。農(nóng)村應當成為領導干部的經(jīng)常去處。 “上山下鄉(xiāng)”也容易,,難的是要有真情,,不擺架子、不走過場,、不給百姓增加負擔,。做不到這些,就是“作秀”,,這種“上山下鄉(xiāng)”毫無意義,。 “上山下鄉(xiāng)”不僅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建立起魚水深情,。更重要的是,,要幫助群眾解決辦實事,解決困難,。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是山西省武鄉(xiāng)縣磚壁村的“第431個村民”,。他干農(nóng)活,、睡土炕、吃土菜,、聊家常,、出主意……他關心“自己村”的長遠發(fā)展,每次來都會就農(nóng)民致富的問題和村民們來一次大討論,。山西省6000多名主要干部,,一人包一個人均純收入在2500元左右的村子,一包到底,,標準就是收入翻番,,不翻番任務就沒完成,這要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一個重要標準,。這種“不脫貧不脫鉤”的模式很值得推廣,。要通過“不脫貧不脫鉤,不致富不撤離”這類模式,,切實解決貧困村房,、水、路,、電,、訊等群眾生活中的難點問題,落實好產(chǎn)業(yè)扶貧的規(guī)劃,,為百姓找出一條自我發(fā)展的致富門路,,這也是縮小收入差距,讓農(nóng)民共享改革成果的一條路徑,。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23]污染上山下鄉(xiāng),,環(huán)保不能打醬油
- [ 08-24]應該讓青年公務員多“上山下鄉(xiāng)”
- [ 11-15]大學生“上山下鄉(xiāng)”依然很有必要
- [ 12-23]莫讓污染企業(yè)“上山下鄉(xiāng)”
- [ 03-18]上山下鄉(xiāng)解決不了大學生就業(yè)
- [ 02-05]科技人員下企業(yè)不是“上山下鄉(xiāng)”
- [ 12-25]理性看待大學生“新上山下鄉(xiāng)”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