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驗”兩極化震蕩國人心靈
zs-bk.com?2012-08-27 16:26? 周曉虹?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我來說兩句
盡管人類社會的變遷自古有之,,但是變遷成為人類自覺思考的主題卻是現(xiàn)代性的產物。正是鑒于變遷與現(xiàn)代社會科學有著天然聯(lián)系,,我們應該努力將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發(fā)生的巨大變化進行學術轉換,。近10年來,圍繞上述學術轉換,,已經有諸多學者一再論及“中國經驗”及其意義,,但事實上總結“中國經驗”只是這種“轉換”的可能路徑之一,“轉換”的另一路徑是“中國體驗”——即在這個翻天覆地的時代13億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所經歷的巨大的震蕩,,他們在價值觀,、生活態(tài)度和社會行為模式上的變化。顯然,,中國經驗和中國體驗是我們理解中國社會變遷的雙重視角,或者說,,中國體驗起碼在精神層面賦予了中國經驗以完整的意義和價值,。 何謂中國體驗 與“中國經驗”相比,“中國體驗”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我們說“中國體驗”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并不意味著要用這一概念代替先前的“中國經驗”或其他相似概念?!爸袊w驗”的概念之所以具有新穎性,,一方面是指它和“中國經驗”一樣,也是中國社會這30多年的急速變遷的結果,,因此先前的專家學者沒有也不可能關注到這樣一種社會現(xiàn)象;另一方面則是指雖然它和“中國經驗”一樣都是變遷的結果,,但和“中國經驗”相比,“中國體驗”至今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很少有人意識到,,在中國宏觀的經濟與社會結構發(fā)生變化的同時,中國人的微觀價值觀和社會心態(tài)同樣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嬗變,。中國經驗與中國體驗作為1978年開始的這場史無前例的社會大變遷及其結果的一體兩面,,賦予這個獨特的時代以完整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如果單單總結“中國經驗”而忽視“中國體驗”,,我們就不可能發(fā)現(xiàn)在這場涉及13億人口的現(xiàn)代化過程中,,作為現(xiàn)代化之主體的中國人的精神起了何種作用,他們的欲求、愿望和人格在改變中國的同時又發(fā)生了何種改變,,表現(xiàn)他們喜怒哀樂的社會心態(tài)是如何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潮起潮落,,最后,他們的精神世界遭遇過,、現(xiàn)在又在面臨何種困窘和茫然? 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民族在這場大規(guī)模的社會轉型過程中所經歷的精神歷煉與心理體驗,,“中國體驗”起碼應該具備這樣一些基本的內涵: 一,“中國體驗”不同于中國經驗,,或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奇跡,,它不是中國社會在最近30多年中發(fā)生的那些結構性或制度性的宏觀變遷,,而是中國人民在宏觀變遷的背景下發(fā)生的價值觀和社會心態(tài)方面的微觀變化。 二,,“中國體驗”既包括積極的心理體驗,,也包括消極的心理體驗,前者諸如開放,、流動,、競爭、進取,、平和,、包容……后者諸如物欲、拜金,、浮躁,、冷漠、缺乏誠信,、仇富炫富……人格的邊際化或社會心態(tài)的兩極化恰是中國體驗的最重要特點,,這在相當程度上說明中國體驗本身就是變遷的一種精神景觀。 三,,“中國體驗”雖然是一般經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變的社會都可能出現(xiàn)的人格和社會心理嬗變,,但卻因為中國特定的人口規(guī)模、轉型前后的經濟與社會結構差異,、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全球化的推動以及變遷的速度之快而帶有一般的精神嬗變所不具備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得社會心理學家對人類精神世界嬗變的研究具有了全新的意義,。 四,,雖然中國體驗具有獨特性,但并非就不具備某種程度上的普世意義,,也就是說,,這一“體驗”對其他民族或國家尤其是劇變中的發(fā)展中國家可能具有借鑒意義,,一部分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復制。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