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財團會長談中日關系 政府應給民間交流留余地
zs-bk.com?2012-08-27 13:25? 包麗敏?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來說兩句
中日不妨“求大同,存大異” 7月下旬,,中日關系正因釣魚島問題再起波折,,幾位中國資深媒體人受日本川日中友好基金邀請訪日,與日本政、媒,、學界人士交流,。 73歲的日本財團會長笹川陽平是日本最大的公益法人代表。1989年12月,,該財團成立笹川日中友好基金會,,致力于推進兩國民間交流。笹川陽平曾多次受到鄧小平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在東京的日本財團總部,,雙方邊吃便當邊聊起了當前令人憂慮的兩國關系,以下為對談的部分摘錄,。 楊錦麟(香港衛(wèi)視執(zhí)行臺長):您認為中日吵架的關系還要延續(xù)多久,? 笹川陽平(日本財團會長):抱歉,我說不出會持續(xù)多久,。但有一點我是肯定的,,不能讓這種吵架關系進一步升級,使其過熱,。 楊錦麟:我們能做些什么,? 笹川陽平:日中之間缺乏相互了解和理解,這樣大家就會產(chǎn)生隔閡和誤解,。從1989年建立基金會以來,,我們已經(jīng)邀請了1萬多名中國人士來訪,我們不是要培養(yǎng)“親日派”,,而是要讓更多人成為“知日派”,。中國人多半通過有局限的報道來了解日本,這樣容易產(chǎn)生誤會,。 馬曉霖(博聯(lián)社總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中日關系究竟如何從心理上解開這個結?我認為,,現(xiàn)在從政治家到媒體人到老百姓,,雙方的抵觸情緒都很大。 笹川陽平:你問的問題非常大,,但非常重要,,我很愿意回答。我總是講,,要從歷史的角度看問題,。從漫長的歷史來看,鄰國關系處得好的真是微乎其微,,相互之間進攻,、侵略,,甚至把對方國家滅掉的事,層出不窮,。我們用一兩千年的眼光看日中兩國關系,,一直處得很好,除了那不幸的10年,,關系好的時間遠遠超過關系不好的時間,,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1998年江澤民主席提出兩國關系應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我認為他所提的“史”應該再擴大些,應以兩千年的歷史為鑒,,讓大家看得更遠一些,。 我一直主張中國應該有更多的人士實地到日本看看,如果有更多的人通過耳聞目睹了解日本,,就可以突破有限信息帶來的局限,。 馬曉霖:我贊成“以史為鑒”的“史”應該是大歷史。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一些政治家往往會因為國內(nèi)政治原因,,通過制造釣魚島風波這樣的事件,導致兩國關系緊張,。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笹川陽平:在這個問題上,原來鄧小平先生親自講過,,釣魚島問題應該擱置起來,。這是當時雙方都達成的共識,開始雙方也都遵循,。但是這幾年,,有一些中國船只開始進入這個海域,開始打破原有的平衡,。 馬曉霖:會長先生剛才關于釣魚島問題誰是誰非的表述,,在不同角度會形成不同看法。從中國的角度看,,感覺更多責任在日方,。 笹川陽平:這也不僅是日中兩國的問題。現(xiàn)在全球化了,,世界上也有世界警察,,大家都看著呢。以前很多問題在日中兩國之間就能解決,,以后可能不會這么簡單,。比如說,在糧食問題上,,日本要大量依靠從中國進口,,如果進口中斷,日本會很為難,;而中國也有很多日本產(chǎn)品,,還有一些技術,對中國的就業(yè)作用很大,,如果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對中國國內(nèi)也會產(chǎn)生影響。為這些問題影響到雙方國民的生活就不值得了,。 楊錦麟:非常贊成從歷史的長河看待雙邊關系,。在世界史的觀察角度上,中日關系整體是友善的,,中國走向近現(xiàn)代化,,與日本的元素密不可分,包括因為美國近代的排華,,大量中國學生到日本學習,,很多杰出的中國人都是在日本接受完整的教育。所以,,甲午戰(zhàn)爭之后,,當時的中國人有一句話叫“以日為師”。此后,,有一段不幸的歷史,,但是,它已經(jīng)過去,。鄧小平選擇改革開放路線,,(來自)外部最刺激的誘因是日本的新干線。日本的資金,、技術對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起到巨大作用,。隨著區(qū)域經(jīng)濟的整合,全球化的互動,,中日關系密不可分,。 但是,近些年來的變化令人憂慮,,無論是民間交往的疏離,,還是雙方媒體有選擇的報道,都加速了雙方國民的相互排斥,。 未來5~10年的中日關系會影響到東北亞局勢的穩(wěn)定,,也會影響到亞洲局勢的穩(wěn)定,,進而影響到世界局勢的穩(wěn)定?!昂推健边@兩個字現(xiàn)在變得非常脆弱,,“友好”這兩個字遠不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兩國的民間如何加強更進一步的接觸了解,,是當務之急,。會長還有何建言? 笹川陽平:我們這些年工作的切身體會是,,民間交流不能讓政治影響,、左右和介入。一旦政治干預,,我們的很多工作都會泡湯,。政治應該給民間的交流留有余地和自由,這種交流不能中斷,。 還有一點很重要,,不要被大報紙的報道所左右。因為報紙總是要報道負面的消息以吸引眼球,,雙方媒體可能都更愿意報道具有煽動性的話題,。 科技在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我覺得人類本身沒有太大進步,。貴國2000多年前孔子的思想,現(xiàn)在仍是世界上一種核心的思想,?!凹核挥鹗┯谌恕?,這種思想還受到認可,。如今,人們口頭上都在喊要和平,,但地區(qū)爭端,、宗教爭端總是消除不了。我覺得現(xiàn)在的人有了知識,,但人的本性和孔子時代相比能有多大進步,?20世紀是個戰(zhàn)爭的世紀,大家都認為21世紀應當成為和平的世紀,,結果,,現(xiàn)在21世紀正在延續(xù)20世紀的歷史。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 楊錦麟:東方的“筷子文化圈”或多或少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理論上是可以和諧共處的。但很遺憾的是,,無論是上世紀還是本世紀,,悲劇總在“筷子文化圈”內(nèi)發(fā)生,。能改變這樣的命運怪圈嗎,? 笹川陽平:我經(jīng)常去中國,見任何人都說同樣的話,。我經(jīng)常說,,日中關系不要老是局限于兩個國家的圈子,要從大的全球的角度來看,。 國家有國家的利益或說“面子”,,雙方的政治家都要講“面子”。在發(fā)生問題時,,應該有一些水面下的,、非正式的解決方式,我建議應該有“賢人會議”或“賢人方式”,,也就是另外的渠道,。雙方各找一些成員,建立這么一個機制,。 今后的20年,,我想應該是亞洲的世紀了。中日應該攜起手來,,有責任共同推動亞洲的繁榮與發(fā)展,。應該“求大同,存小異”,。但是,,口頭上都這么說,雙方卻總是把芝麻撿起來當成大西瓜,。 楊錦麟:應該“求大同,,存大異”,才會有人們期待的平衡感,。價值體系和社會制度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要求“存小異”是不可能的,只能“存大異”,,但前提是“求大同”,。這樣的話,我們才不會是悲觀主義者,。(記者 包麗敏)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4]中日關系有種毒素叫“石原慎太郎”
- [ 08-24]一個老朽綁架不了兩個民族
- [ 08-21]日本稱不希望釣魚島問題傷害中日關系
- [ 08-14]日本政府擬換駐華大使 中日關系或有轉圜
- [ 07-30]專家稱莫讓東京都“購島”鬧劇劫持中日關系
- [ 07-27]日本國民背負深刻淪喪感 從對抗中國中尋找慰藉
- [ 07-15]日本駐華大使乘機離開北京 稱未決定何時回
- [ 07-12]專家稱釣魚島問題非中日關系全部 難阻合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