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領(lǐng)導地位的確立及其歷史必然性(圖)
zs-bk.com?2012-09-30 11:22?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遵義召開,。開始的時候由秦邦憲(博古)主持,,他首先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務(wù)委員會作了反對國民黨軍隊第五次“圍剿”的報告,仍然堅持“左”傾錯誤立場,,竭力為“左”傾錯誤軍事路線辯解,。隨后周恩來作了軍事問題的報告,他實事求是地分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原因,,批評了“左”傾教條主義者脫離中國實際的“瞎指揮”,,“并就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自我批評,主動承擔了責任,?!?/p> 張聞天“根據(jù)中國革命實踐的檢驗和自己的切身體會,決然摒棄了王明的左傾路線,,站到了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的一邊,,擁戴毛澤東同志對全黨和全軍的領(lǐng)導,根據(jù)毛澤東同志的意見,,作了批判‘左’傾軍事路線的報告,。” 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長篇發(fā)言,,將鋒芒集中在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上,針對秦邦憲(博古)毫無自我批評,、強調(diào)客觀原因,、竭力推卸責任的辯解,列舉大量事實,,針鋒相對,,進行有力的批駁,尖銳地批判了“左”傾軍事路線的錯誤,,得到與會絕大多數(shù)同志的贊同和擁護,。 接著,“王稼祥同志慷慨發(fā)言,,他同意毛主席的講話,,指出博古(秦邦憲)、李德等在軍事指揮上的嚴重錯誤”,,明確表示擁護毛澤東出來指揮紅軍,。這就是后來多次被毛澤東提及王稼祥在遵義會議上“關(guān)鍵的一票”的由來。 朱德,、周恩來等絕大多數(shù)與會同志在發(fā)言中批判錯誤的軍事路線,,要求改換領(lǐng)導,,贊同毛澤東出來領(lǐng)導。陳云在《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中寫道,,遵義會議最后一天,,討論了中央領(lǐng)導機構(gòu)的改組等重大問題,決定:(一)毛澤東同志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即張聞天)起草(遵義會議)決議,,委托常委審查后,發(fā)到支部中去討論,。(三)常委中再進行適當?shù)姆止ぁ?四)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nèi)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擴大會完畢后中常委即分工,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 遵義會議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處理和解決了事關(guān)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和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遵義會議的成功,,既有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也體現(xiàn)了毛澤東卓越的政治遠見和實事求是精神,。 首先,,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不進行政治路線正確與否的爭論,。毛澤東鑒于當時在長征途中,,軍事問題的解決與否,直接關(guān)系到中共中央和紅軍的生死存亡問題,;而且紅軍長征以來,,軍事問題上的錯誤已經(jīng)為中央政治局的多數(shù)同志在實踐中覺悟到了,迫切要求批判和糾正,。有鑒于此,,遵義會議集中全力解決軍事問題,將“左”傾教條主義政治路線錯誤暫時擱置起來,,留待條件成熟的時候再去解決,。 其次,善于團結(jié)一切同志,、包括犯過錯誤的同志一道工作,。張聞天曾經(jīng)是“左”傾錯誤的主要執(zhí)行者之一,但一經(jīng)認識錯誤,堅定地站在正確路線一邊,,毛澤東立即滿腔熱情地予以歡迎,,與同志們一起,推舉他在中共中央“負總責”,。對于暫時沒有認識錯誤的秦邦憲(博古)等同志,,也保留其政治局成員的職務(wù)。 再次,,張聞天,、王稼祥等同志以黨的事業(yè)為重,在歷史發(fā)展關(guān)鍵時刻做出了重要抉擇,。毛澤東多次高度評價說:遵義會議是一個關(guān)鍵,,對中國革命的影響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沒有洛甫(張聞天)、王稼祥兩個同志從第三次“左”傾路線分化出來,,就不可能開好遵義會議,。同志們把好的賬放在我的名下,但絕不能忘記他們兩個人,。 |
- 責任編輯: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