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制《廈門最遠的上學路》的感受
zs-bk.com?2012-03-27 18:19? 姜田 錢葉九?來源:福建記協(xié) 我來說兩句
《廈門最遠的上學路》是廈門廣電新聞中心《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的一集,記述了記者在開學注冊的第一天陪同廈門最偏遠山村的孩子一同上學的經(jīng)過,,并通過記者切身的體驗展現(xiàn)了山村孩子上學的實際困難和政府,、學校為此做出的努力。 這篇報道的選題來源正是基于半年前的一次“走基層”的報道,。去年8月份,,廈門廣電新聞中心領導策劃了《走基層、邊界行》的系列報道,,要求記者前往處于廈門邊界的村落,,深入村民生活進行報道。正是在那次報道中,記者第一次來到廈門行政區(qū)域內(nèi)距離市中心最遠的村落——西坑村,。在西坑村,,記者與村民共同勞動,并且住在村民家里同村民徹夜長談,。采訪中,,記者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了解到了村里孩子上學的實際困難,。 今年2月9日,,正值新學期開學,新聞中心時政部的領導希望記者能前往寄宿制學校,,了解農(nóng)村學?;蛘咿r(nóng)民工子弟新學期開學的情況。記者立刻想到了西坑村孩子們上學的困難,,在得到領導的同意后前往進行新聞采訪,。一開始在同西坑村村支部書記和蓮花中心小學校長聯(lián)系的過程中,他們都以為記者只是前往學校報道孩子們住宿的情況,,因為采訪的日期正值天氣降溫,,上學路上寒風冷雨,他們建議記者等學生全部入住并且天氣好轉后,,再前往拍攝,。而記者卻發(fā)覺,如此寒冷的天氣,,孩子們乘坐摩托車走山路上學本身就值得報道,。因此調(diào)整了最初的計劃,將重點最終定位在同孩子們一起上學上,。 雖然此前已經(jīng)基本了解到由于沒有直達的公交車,,孩子們上學路途困難,但是在拍攝過程中記者還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首先,,是孩子們的年齡,采訪中有許多孩子都是1年級的小孩,,讓記者有些不忍,。而更為不忍的是路途中的寒冷,記者雖然已經(jīng)穿上了自己最厚的衣服,,但是乘坐摩托車在山區(qū)的寒風冷雨中穿梭半個多小時,依然冷得直哆嗦,。感受孩子們騎摩托上學的不容易,,讓記者對孩子們和家長產(chǎn)生了同情,也讓孩子們對記者建立起信任。在記者計劃之外的是,,到了校車的轉乘點,,孩子們并不能直接上車,還需要等待1至2個小時,。而坐上了校車后,,還面臨暈車等問題。到了學校后,,低年級的孩子如何整理宿舍,,安排起居這些都成為了孩子們上學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這些細節(jié),,如果不是記者親身陪同孩子們上學是根本無法感受到的。 采訪回來的寫作過程中,,記者基本上是一氣呵成,。因為這回的采訪真切地打動了記者自己的心,不需要刻意地用煽情的筆調(diào),,只需要樸實地將自己切身的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很快就形成了最后的文章。 通過這次采訪,,記者真切地感受到,,只有走到第一線,走到最基層,,才能夠獲得最質(zhì)樸而珍貴的報道素材,,才能夠真正從浮華的文風轉向質(zhì)樸清新的文字,才能夠真正轉變在工作中的作風,。同時記者深刻感受到,,走基層必須逐步深入,即使是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問題,,只要逐步深入地探訪、用心踏實地研究,,就能夠發(fā)掘新意,、選題,而許多細節(jié),、問題只有深入下去,,才能了解。(廈門廣電集團新聞中心時政部 姜田,、錢葉九)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