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讓座風波”昨天有后續(xù)信息:因身體不適而未讓座的女生的微博被人冒名,,她不得不改了微博昵稱,這使她“感覺不安全”,。同時,,她對記者表示,擔心經報道后事態(tài)被放大,,會給罵她的人帶來壓力,,“老人家年紀大了,這樣子太火……萬一出什么事情,?!睂Ψ絺α俗约海?,還替?zhèn)ψ约旱娜酥?,理解對方。這個女孩真難得,。她的父母,,她的老師,應該感到欣慰,;也值得我們學習,,學習這種胸懷,這種素質,,這種能力,。是的,理解他人,,是一種能力,。 不知道這個女生所乘坐的公交車上有沒有杭州公交車那樣的“照顧專座”。即使她坐了“照顧專座”,,也不應受到責備,,因為這個專座是為照顧“老弱病殘”而設的。但她還是對自己沒有讓座表示內疚,。以本人經歷而言,,多數年輕人,是給老年人讓座的,,甚至看到一些年齡并不怎么老的人,,他們也讓座。遇到這種情景,,心情比得到一個座位更好,。而且不少老年人,在表示感謝后,,并未接受讓座,,這樣的老人會讓人對其有一種特別的好感,。 不管是年輕人群體還是老年人群體,其中個體難免良莠不齊,,我們不能憑我們所遇到的某個年齡的個體去斷言這個年齡的整個群體的好或不好,。清明小長假,坐7路車去往靈隱方向,。車到湖濱,,已經蠻擠了。在湖濱站,,上來幾個北方口音的乘客,,其中一位年紀大些,有60歲上下,。他一邊往里擠,,一邊聲如洪鐘:“杭州人素質真好,不給老年人讓座的,!”喊了幾遍,,沒人理他。杭州的7路車,,在節(jié)假日,,乘客大多是外地游客。不知道,、不能確定這一點,,也沒關系。但是,,這位責備杭州人的乘客,,不知道有沒有審視過自己的心理:如果有人給你讓座的時候,你希望他是愉悅的,,還是難受的,?如果你希望別人難受,為什么別人一定要給你讓座,,給你舒適呢,?這里,道德上的雙重標準,,邏輯上的自相矛盾,,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人際交往中,很多人采用這種道德邏輯,,這是很多人際矛盾產生的根源,。 那么,,這種道德邏輯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思維能力的貧弱,,至少是重要原因之一,。思維能力弱,就感受不到,、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的思維是自相矛盾的,,邏輯上的問題不會引起精神上的痛苦,因而也沒有解除這種痛苦的需求,,只要求解除身體的痛苦,,得到一個座位就滿足了。解除精神上的痛苦,,需要思考,,而抽象的思考過程本身又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不如追求身體的,、感官的舒適來得容易,。 但是,邏輯上的自相矛盾,,道德上的雙重標準,,要付出另一種成本:容易與他人發(fā)生沖突。對他人要求高道德,,對自己要求低道德,,在主張自己的權利時候,會把自己的權利絕對化,,甚至神圣化,,這種權利容易越界,即通過施加道德壓力要求別人放棄其合理合法的權利,,來獲取自己想要的利益,。當沖突雙方都有權利絕對化傾向和訴求時,沖突就可能趨于激烈,,其結果往往是:非但想得到的權利和利益落空,,還要付出更慘重的代價。余姚的這位女生,,看起來是弱小的,,面臨沖突時,是膽怯的,。她說,,不是那個老太太摘走了她的校徽,,是她自己摘下來的交到老太太手里的(估計也是有人提出來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在理解,、原諒,、寬容他人方面,她的能力超過很多人,。自己受了傷害,,還想到對方年紀大,可能會被新聞放大所傷害——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不多,。 遺憾的是,在現(xiàn)實中,,這位女生的能力,,是被很多人看不上眼的,這不是一種能力,,而是無能的表現(xiàn),。用前些天的新聞里私家車占道被拍的車主的話說,是讀書讀傻了,。 不管是聰明還是傻,,實際情況是,這樣的“聰明人”越多,,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就愈發(fā)困難,,人的原子化生存趨勢就愈深,人際沖突就越多,。人不能約束自己的思維和行為,,那生活中的不確定因素就會增多,社會及個人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其中最付不起的,,當然是安全成本。 |
相關閱讀:
- [ 12-05]“讓座人笑臉”滋養(yǎng)美的心靈
- [ 11-26]致不讓座“冷漠哥”的一封公開信
- [ 09-26]“讓座糾紛”討論不能止于道德層面
- [ 09-25]強迫讓座,,多走一步是暴力
- [ 09-25]無人讓座就攔車,,到底誰不理性?
- [ 09-25]走出讓座困境 不妨換位思考
- [ 09-15]換位思考能讓“讓座風波”定分止爭,?
- [ 09-11]老人因讓座糾紛猝死別成雙重悲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