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把中央一再強調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落到實處,既需在思想上繃緊講規(guī)則,、遵程序這根弦,也需在實踐中養(yǎng)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好習慣,,從而不斷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工作】 擔心突擊限車牌的南京市民可以松口氣了,。日前,江蘇省人大有關負責人表示,,限牌與否必須公開征求公眾意見,,并經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即便審議通過限牌,,也必須提前30天向社會公告,。 走法定程序,不是“一句話”,,更不是“一夜間”,,這是對南京限牌傳言最權威,、最有力的澄清。最近,,關于“南京機動車將要限牌”的傳言一直甚囂塵上,。此前,盡管車管所,、相關專家等都進行過辟謠,,警方還教育了杜撰傳言的個別網民,然而風聲不息,,南京車市持續(xù)火爆,。“五一”車展上,,更是“每5分鐘就賣出一輛車”,。 最近這次辟謠之所以有力,就在于找到了法律依據,,尊重和善用了法律權威,。事實上,當?shù)赜嘘P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限牌必須“三步走”——公開,、審議、提前公告,。這就是說,,搞“一夜限牌”即違法,即使宣布了限牌決定也是沒有效力的,。 用法律這個“重武器”反擊傳言,,給擔心限牌的市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值得深思的是,,為什么一段時間以來,,輪番上陣的辟謠者們,很少有人想到這早已生效的法律規(guī)定,? 法規(guī)被遺忘,,說明在一些人的潛意識里,限牌與否只是部門決策,,與法律關系不大,。反觀謠言的傳播,恰是一些決策的封閉性,、隨意性,,埋下了謠言滋生和傳播的種子。 以汽車限牌為例,,相關部門會搬出“保密”“將社會影響降到最低”等冠冕堂皇的理由,,選擇關起門來做決策,。這樣一來,決策極有可能變成少數(shù)人的決定,。于是,,在政策出臺之前,即便是在相關職能部門內部,,知情者也是少數(shù),。可想而知,,眾說紛紜之時,,向有關部門求證,也難得到權威,、正確的答案,。尤其是一些“拍腦袋決策”,所謂回應,、辟謠,,甚至可能變成“自打耳光”。一些地方“半夜限牌”風波就說明了這一點,。 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在事關公共利益的問題上,,沒有法規(guī)約束的“部門決策”,,本身就存在程序性硬傷,抵不住謠言傳言的攻擊,,自然也談不上辟謠的有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把中央一再強調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落到實處,,既需在思想上繃緊講規(guī)則,、遵程序這根弦,也需在實踐中養(yǎng)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好習慣,,從而不斷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工作,。 謠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對遍地亂跑的不實傳言,,敢于亮出法治之劍,始能廓清迷霧,、安定人心,。這種辟謠方式,,也是對治理者的有益提醒——法治才是公信的基石,唯有依法行政,、公開行政,,決策才能經得起實踐和民意的考驗。 |
相關閱讀:
- [ 04-17]豈能讓猜測與傳言引領樓市預期
- [ 12-04]誰在消費“老外扶人遭訛”傳言
- [ 09-05]“村支書性侵”傳言就該謙抑回應
- [ 05-05]什剎海拆遷傳言背后的文化焦慮
- [ 01-09]新交規(guī)八大傳言,,辟謠更要反思
- [ 09-13]“養(yǎng)老金傳言”為何總是不絕于耳,?
- [ 08-08]商鋪因“不實傳言”關門更值得深思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