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給人合理的預期
zs-bk.com?2013-11-07 07:32? 吳龍貴?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日前,北京交通部門提出多項治堵控污建議,,其中包括建議研究以停車泊位控制機動車增長的實施可行性,,把擁有停車泊位作為申請小客車搖號的資格審核條件之一。(11月6日《京華時報》) 隨著首都變成“首堵”,,交通部門出臺了多項治堵控污政策,,如每月設“無車日”、取消不限行工作日,、延長公交車道使用時間等,。而這次“搖號者須先有車位”引起的爭議最大。網(wǎng)絡調查顯示,,近八成的網(wǎng)友表示反對,。大家認為,前幾項措施不管實施效果,,起碼對所有人是公平的,,而最新這條政策顯然有失公平。 擁有車位只是提高了申請搖號的門檻,,而不是減少數(shù)量,。早在1998年,北京就曾實施過憑停車證購車的政策,,后由于效果不佳而取消,。如今在沒有任何改進的情況下,一項已被事實證明無效的政策又被重提,,頗有“炒冷飯”之嫌,。 支持者的最大理由是為了規(guī)范停車秩序。但這完全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不能混為一談,。從根本上說,控制機動車增長才能有規(guī)范的停車秩序,,而不是相反,。停車秩序屬于相關管理部門的職責范疇,,而搖號則是一種公共利益?!皳u號者須先有車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guī)范停車秩序,,但拿公共利益為職能部門的失職埋單。無疑是本末倒置,。 退一步說,,即便“搖號者須先有車位”能控制機動車的增長,也不能說這是一項好政策,。因為任何一項政策都不能以結果為唯一目的,。這實際上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沒有車位就不能申請搖號,,而有車位又未必搖得上號,經(jīng)濟風險的增加讓很多人只能放棄,。公共政策應當對所有人公平,,如果一項政策不能給人合理的預期,就很容易異化為一種特權,。 需要明確,控制機動車增長的唯一辦法就是控制機動車本身,,沒有其他捷徑,。根據(jù)新政策,從明年開始,,北京市每年機動車的搖號指標由24萬降為15萬,,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問題是,,既然北京每年都會增加15萬輛機動車,,那么“搖號者須先有車位”的意義何在?“搖號者須先有車位”還會帶來停車位漲價,、搶購停車位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會帶來地價上漲、增加稅費等問題,。由此一來,,“搖號者須先有車位”甚至有以控制機動車之名行與民爭利之實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7]“購車先有車位”缺乏可行性
- [ 11-07]評論:“購車先有車位”缺乏可行性
- [ 11-07]北京購車搖號政策調整 具體實施辦法仍在研究中
- [ 11-06]北京購車指標擬減 專家:以家庭為單位搖號保公平
- [ 11-06]購車需出示“車位證明”或將在北京實施
- [ 11-06]京明年購車中簽率或降至145:1 部分車商或關門
- [ 10-26]北京10月購車搖號166萬人參與 中簽比約1比90
- [ 10-14]哈爾濱北岸潤和城小區(qū)居民12萬購車位成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