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生演講:公平追求還是公開羞辱,?
www.fjnet.cn?2013-10-17 08:46? 乾 羽?來源:北京青年報 我來說兩句
“想申請助學金,,交貧困證明還不夠,,還要在全班同學面前講家里有多困難,太傷自尊了,!”沈陽大學某學院學生小劉自從在同學面前講了自己的家境后,,常常覺得抬不起頭來?!罢f是為了公平,,可讓我們當眾‘揭傷疤’,這對我們公平嗎,?”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當然知道貧困生的評定存在難度。一來,每個班級要評貧困生的人數(shù)很多,,而貧困生的名額又有限,,這就決定了不是所有交材料的學生都能獲得助學金。二來,,如今弄一個貧困生的證明材料很容易,,很多家庭不貧困,或者家庭沒那么貧困的學生,,可以在填寫家庭收入時弄虛作假,,結(jié)果把助學金占為己有,讓那些更需要補助的學生落選,。 所以,,學校才想出這個主意:既然大家都有證明材料,既然助學金的名額有限,,不如采用較為公平的公開表述的方式,,讓同學們來做決定。這樣,,既可以保證助學金評選的公平,,不至于因為材料的虛假而造成獎金的錯發(fā),也可以讓整個過程更為公開透明,。畢竟,,貧困生有一個自我證明的過程,同學們有一個集體決定的過程,。萬一出了問題,,那也只能怪學生表述能力不行,或者同學們沒有明察秋毫,,至少這錯誤的結(jié)果與學校是無關(guān)的,。于是,一個原本棘手的問題變得簡單,,無論結(jié)果怎樣,,學校都可以脫離干系。 可問題是,,這個看似公平的過程,,嚴重地傷害了貧困生的隱私權(quán)。貧困當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貧困也不是無法承受之重,。但無論一個人對貧困有怎樣的態(tài)度,也無論他是否足夠堅強和成熟,,他都可以把貧困當成自己的隱私——我就是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的貧困。有時,,這種隱私的自我保護,,是一種權(quán)利意識的體現(xiàn),。 即便公開的理由是為了公平。有人會說,,如果不公開就不知道材料的真與假,,就無法保證助學金發(fā)放的公平,最終可能影響到所有貧困生,。這樣的邏輯推理看似合理,,但忽視了一個問題:貧困生獲得救助也是一種權(quán)利。他們沒有義務(wù),,因為獲得一種權(quán)利而放棄另一種權(quán)利——個人的隱私權(quán),。而且,保證助學金發(fā)放公平的方法有很多,,不能沒有窮盡所有方法就輕易地逼迫學生放棄自己的權(quán)利,。任何時候,個體的正常權(quán)利都應(yīng)該全面而真實地得到保障,。不能因為一種權(quán)利的獲得,,就要放棄另一種權(quán)利。如果是這樣,,所有的權(quán)利都可能是不真實的,。 公開能夠保證公平、公正,,但有些內(nèi)容是不適合公開的,。比如貧困生的貧困信息,尤其是這種公開還以個人當眾表述的方式進行,。這種忽視個人權(quán)利和尊嚴的公開,,難免會讓一些學生感到被羞辱。這個嚴重的后果,,學校必須看到,。在一個文明社會,隱私權(quán)是權(quán)利的起點,,尊嚴的來源,,若連貧困的信息都要當眾展示,并以乞求的方式獲得救助,,貧困生的隱私將被無情踐踏,,他們的尊嚴也就無從談起。 乾羽(江蘇 教師)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7]“比窮”演講無視貧困生尊嚴
- [ 10-17]大學要求貧困生演講比窮 得票最高者可獲助學金
- [ 09-16]專家稱取消公費研究生或?qū)ω毨欣?/a>
- [ 09-01]北大新生報到 非貧困生同樣可申請勤工助學崗位
- [ 08-05]貧困生貸款不應(yīng)被26個公章刁難
- [ 03-12]貧困生獲資助400元僅到手40元 校長稱系炒作
- [ 03-12]深圳家庭資助貧困生 媒體追問9成捐款何處被截
- [ 02-17]農(nóng)村商販資助貧困生20年 建個人基金拒絕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