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老是“人倫”而不是靠“用典”
zs-bk.com?2013-10-14 17:14? 鄭 銳?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10月13日(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恰恰也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出臺以來的首個法定“老年節(jié)”,,這也為今年的重陽節(jié)帶來了超乎往年的關注,。近日,全國假日辦就放假安排向社會征集意見,,不少網友趁勢建議將重陽節(jié)定為法定假日,,讓子女陪陪老人,方能更好地實現(xiàn)“重陽敬老”的意義,。(10月13日,,四川在線)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上千年的美德,在物質生活已經大為滿足的現(xiàn)代社會,,理應更加以“孝為百行先”,。但恰恰相反,時至今日,,人們竟然需要靠國家立法來保障“行孝悌之事”,,實在讓人揪心。進而,,筆者不得不反問:以孝立人行天下的傳統(tǒng)邦儀怎會淪喪到如此地步,?從小接受孝道文化教育的我們,怎會越走越落后了呢,? 細細想來,,原因是多樣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條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托辭。盡管《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文規(guī)定,,要求子女“?;丶铱纯础薄,?蓵r間哪里來,?若是同城或交通方便的同省、同地區(qū)尚還能做到,,但若是“一端長江頭,,一端長江尾”,甭說三天,,即便是一周,來回一趟也是極難的,。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社會道德、精神歸依已經難以“獨善其身”,,而社會公眾,、國家立法者也已發(fā)現(xiàn)其中的端倪,故而形成文法,。以法約之固然是好,,但如果沒有實際可行性,那再重的法典也只是一紙空文,。貴不在立法,,而貴于立方便之法。所以,,給大家一個回家陪父母說說話,、散散步的節(jié)假日又有何不妥呢? 然而,,此類“人倫天性”入法成文就能“一勞永逸”嗎,?答案是否定的。立法設定相應的節(jié)假日,,使大家方便盡孝,,這當然需要呼吁。但真正是否具備敬老愛老之心才是“重陽之難”的本質根源,??上驳氖牵@種“孝道”正能量在不斷地展現(xiàn),、擴散和發(fā)展,。微博、貼吧、論壇等網絡自媒體,,時常會有呼吁人們尊老行孝的圖片,、文字或動畫,提醒大家不要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悔恨,,這些內容往往感人肺腑,,并獲得大量的轉載、評論和“贊”,。而當網上曝出虐待老人的新聞案件時,,也往往招致“一邊倒”的“罵聲”,以及善意的反思和忠告,?;蛟S有人真是出于工作所迫,一年難得回家?guī)状?,但隨著嘗受生活之艱,,大家對父母的愛會愈益濃厚,因而,,我們也在尋找一切機會來表達這種愛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先賢給我們的智慧忠告,。在看似“人情冷漠”的現(xiàn)代社會,,其實卻溫暖得很。無論是鄉(xiāng)鎮(zhèn),,還是城市,,或是社區(qū)的養(yǎng)老場所,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而且以年輕人居多,。這就是一個溫情的社會!在一個充滿大愛的社會里,,如果人人都愿意付出一些愛,,那么我們對家鄉(xiāng)父母就可以放下半顆懸著的心。如此,,也就不會出現(xiàn)“獨居老人去世數日才被發(fā)現(xiàn)”的新聞了,。 所以,即便最終沒有設立法定“探老節(jié)”,,我們也會輕松一些,,因為我們的孝和愛正通過一雙雙大愛之手從遠方一直傳遞到家,那是心間最溫暖的港灣,。這樣的“人之倫?!焙涡枇⒎◤娭??這樣的“人之本性”必能溫暖父母之心!這樣的大愛才不會讓尊老,、敬老,、愛老成為一句空話,這就是“反哺”,!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4]別讓養(yǎng)老善政堵在最后一公里
- [ 10-14]不必“逢節(jié)必假”
- [ 10-14]網友呼吁:老年節(jié)能否放假促子女探望老人
- [ 10-14]老年人運動 要小心關節(jié)不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 [ 10-14]專家:老年節(jié)設立為子女探親休假提供立法預留空間
- [ 10-14]中國空巢老人數量將破一億
- [ 10-12]盼九九重陽能“久久”重陽
- [ 10-13]老年人交通肇事增多 擅自改裝車輛是主因
- [ 10-11]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