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名人語錄并不是“中國病”
www.fjnet.cn?2013-10-09 08:18? 詹萬承?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我來說兩句
近日,白巖松接受某雜志專訪,,就所謂的“白巖松語錄”進行了一一辨認,,鑒定結果是,網上流傳的借白巖松之口的言論,,有些并非出自他本人,。白巖松坦言,,“不僅躺著中槍,,行走坐臥都中槍,自己受傷無所謂,,別人受騙才可怕,。”(10月7日《天府早報》) 假托名人之口制造名言警句,,這非近來才有的新現象,,也不獨單單白巖松一人“躺槍”。印象里,,流傳更廣誤讀更深的該是媒體人林楚方借美國前總統小布什之口所說的那段,,“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后來,,盡管林楚方本人多次澄清,,但收效甚微,更多的人還是相信是小布什所說,。當然,,后來又有人考據,這話也非林楚方原創(chuàng),,而是在電影臺詞的基礎上加工創(chuàng)作而成,。 名人有光環(huán)效應,讓一句話加上的他們的名字,,可信度就立馬倍增,,這是名人被語錄的傳播基礎所在。沒見過大面積杜撰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語錄,,被語錄的說來說去都只是那些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公眾人物,。語錄與被語錄者之間的隱性關系,契合了讀者的理解與想象,。 從語錄的構成形式來說,,絕大多數被杜撰的語錄,要么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理,,要么是走文藝路線的心靈雞湯,,與被語錄者的人生閱歷生活經歷不直接相關,很難證實或者證偽,,而且換個名字繼續(xù)被語錄,,從白巖松換成崔永元,實際影響也微乎其微,。 但如果稍加搜索求證,,或者對被語錄者有一定的了解,就不難發(fā)現,,杜撰的名人語錄實際并不難拆穿,,從說話風格與言論尺度上去甄別,很快就能識破一些流傳甚廣的杜撰語錄,。比如白巖松被語錄的這句,,“講真話需要極大勇氣,甚至需要冒坐牢的風險”,,在白巖松親口否認前,,依據其央視主播的身份推測,至多也就表達過類似的意思,,但斷不至于在公開場合說出這番話,。 國外也有杜撰名人名言的現象,,在美國有較真的博客專門致力于調查語錄的真實出處,讓偽造的名人名言現形,。根據留美學者方可成介紹,,博客叫Quote Investigator(QI,他將其翻譯為“語錄偵探”),,每一篇博文都是在調查一句名言的真實出處,。博客作者的調查極為專業(yè)和嚴謹。對于每一條名言,,他都會查閱大量的資料,,旁征博引,展示極為詳盡的調查結果,,并給出結論——可以確定是某人說的,,或者可以確定是偽造,或者現有資料不足以給出答案,。 說到底,,被語錄現象很難說是時代病或者中國病,說由此折射出何種引人深思的問題,,也多半存在過度解讀的可能,,它僅僅就是因為一批喜歡借他人之口說自己話的人(這可能是中學作文時代引用名人名言落下的病根),撞上了一群渴求低閱讀成本的讀者(對信息來源不在乎缺乏甄別能力),。當然,,如果涉及誹謗侵權等法律問題,則逾越了上述所說的層次,。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09]杜撰名人語錄到底為了啥
- [ 10-09]福州92歲依伯擺攤修鞋近80年 不為賺錢只因閑不住
- [ 10-01]夫妻3年24小時為兒子按壓輔助呼吸 共3000萬次
- [ 09-25]警惕貪腐者的“形象經營”
- [ 09-18]國世平房價崩盤論連遭“打假” 簡歷多個職務不實
- [ 09-15]名人故居屢屢淪為商家搖錢樹 監(jiān)管機制亟待建立
- [ 09-15]薛蠻子:"做大V感覺像當皇上,網絡沒有制約就會走向反面"
- [ 09-15]薛蠻子:做大V像“皇上” 回復粉絲留言如“批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