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捐款夫婦“有錯不改”喊一聲“贊”
www.fjnet.cn?2013-09-18 11:42? 徐云鵬?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在鄭州做面粉生意李建剛、蔣曉菊夫婦,前兩天得知新鄉(xiāng)4歲小女孩患白血病,,但被高昂治療費用攔住了治愈的希望。夫婦立刻決定每人兩千,,給孩子捐四千塊錢治病,。在填匯款單的時候,蔣曉菊多輸入了一個0,,四千變成了四萬,。獲捐者家屬了解實情后,要把多的錢退回去,。而蔣曉菊卻說:“既然寫錯了,,那就是上天的安排,說明我們跟孩子有緣分,。錢如果幫不了需要幫助的人,,那就是一堆廢紙。這錢,,你們留著,。”(據(jù)2013年9月17日 中國廣播網(wǎng)) 記得2010年的春晚上,,趙本山攜弟子演了一個小品《捐助》,,題材是根據(jù)真實新聞事件改編的,,一對親家用秋收賣苞米的錢捐助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上學,本來想捐3000塊錢,,結果多摁了一個0,,捐出3萬元,引出一場爆笑鬧劇,,讓人捧腹不止,。豈料,這個戲劇性的故事居然再次還原真人版,。 鄭州這對夫婦捐款多輸一個0,,4千變成4萬“有錯不改”,一錯到底,。盡管其中沒有捐助者面對媒體鏡頭時的種種尷尬,,沒有“被捐款”的萬般無奈,也沒有臺下觀眾們的陣陣笑聲,,但卻讓人從中領悟到了,,將錯就錯,一錯到底,,有的時候是智慧,,有的時候則是人間的大愛。我們應該為鄭州這對夫婦將“錯”進行到底執(zhí)著勁頭而鼓掌,。 即使人們僅僅把它當成飯后茶余的談資,,但是他們的舉動還是會在人們的心中留下點什么。就像捐助者之一蔣曉菊所說:“錢如果幫不了需要幫助的人,,那就是一堆廢紙,。”樸實無華的話語更告訴人們,,金錢也是有體溫的,,并非冰冷、堅硬和面無表情,,金錢只有流通使用才有價值,。我們常說的“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其中也包括把錢慷慨捐給那些急需幫助的人,,使其順利度過各種難關,,乃至奪回生命,這是一種值得全社會共同推崇的高尚善舉,。 由此可見,,推動這對夫婦完成“將錯就錯”善舉的動力,決非一時心血來潮,或者是僅僅礙于臉面,,而是早已印刻在他們頭腦中的正確金錢觀念,。正是由于對金錢的正確認識和態(tài)度,鄭州這對夫婦才會“有錯不改”,,并以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所得捐贈給最需要幫助的人為最大快樂,。 與之相形見絀覺得很汗顏的,應該是那些舔不知恥的“詐捐”者?,F(xiàn)如今,,面對社會上各種公益活動,仍有一些企業(yè)家和明星大腕們?yōu)榱颂约旱闹?,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而煞費苦心,,他們表面上積極響應,踴躍捐贈,,慷慨大方,,經(jīng)常夸下??谡f要捐多少多少錢,,建多少公共設施,并不失時機地借助媒體大肆宣傳自己,。然而,,一些人卻只是耍耍嘴皮子,、露露臉,,走下舞臺后就不認賬了,或者以各種理由推脫賴賬,,令公眾大跌眼鏡,,輿論嘩然。 這樣看來,,鄭州這對夫婦做法更是誠實守信的榜樣,,我們應該為之喊一聲“贊”,更值得人們認真學習效仿,。 當然,,捐贈是一種自愿行為,到底能捐多少,,應當從自身的實際出發(f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我們從不主張強其所能,,傾囊相助,出手無余,這也背離了捐助的本義,。善事善舉貴在細雨潤物無聲,,經(jīng)常不斷,堅持不懈,,且不求名利,。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3]河北衡水女子捐款修路回報家鄉(xiāng) 曾為下崗女工
- [ 09-07]山西被挖眼男童出院 家人收到100多萬元捐款
- [ 09-04]光明日報:薛蠻子炒作捐款 白血病人未得救治
- [ 08-21]男子癲癇發(fā)作栽進沸水鍋續(xù) 好心人捐款醫(yī)院義診
- [ 08-13]受捐人亡故“愛心余款”屬于誰? 剩余捐款處理問題屢陷困境
- [ 08-13]男子13年獻血重病陷困境 紅會捐款1.6萬被批太少
- [ 08-04]河南一農(nóng)民拾破爛做慈善 持續(xù)7年每周捐款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