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不應淪為企業(yè)糾紛的“棋子”
zs-bk.com?2013-09-16 08:02? 張海英?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沙鋼船務與海航集團經濟糾紛“綁架”游客一事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中國“海娜號”郵輪在韓國遭扣留,,船上2300多人已滯留30多個小時。(9月15日新華社) 按理說,,企業(yè)之間的經濟糾紛應該通過正常的法律途徑來解決,,不應該損害第三方利益,。然而,船上2300多游客卻因為這一經濟糾紛長時間滯留在海外,,并驚動國家旅游局,、駐外使館等部門進行緊急協調處理。這種不把游客安全甚至國家形象放在眼里的“討債行為”,,令人十分驚詫,。 從相關報道來看,沙鋼船務多次同海航集團溝通,,在多次努力無果的背景下,,沙鋼船務不得不在全球范圍內追索海航集團資產,并向韓國濟州地方法院提交了扣押海航集團資產的申請,。從中不難看出,,沙鋼船務申請扣押海航郵輪是無奈之舉。但是,,沙鋼船務的理由再充分,,程序再合法,也不應該“綁架”2300多名游客,。這暴露了相關企業(yè)眼里只有程序合法,,只有自己的經濟利益,卻不把游客利益放在眼里,。 從表面上看是扣押郵輪而不是扣留游客,,但實際上,很可能是有意申請扣留這艘郵輪以“綁架”游客,,制造一起國內外關注的事件,,以此想達到給海航集團進一步施壓的目的。弦外之音是,,如果海航集團不履行擔保責任,,不僅海航的資產會受到全球追索,而且海航的業(yè)務也會受到“游客滯留”事件的影響,。 而海航集團同樣也有“綁架”游客的嫌疑,。海航集團或許明知道沙鋼船務在全球范圍內追索海航集團資產,或許清楚海航郵輪有被扣留的可能,,才以“綁架”游客的方式繼續(xù)賺錢,,以為船上有2300多名游客,沙鋼船務不敢申請扣留,,沒有想到雙方撕破了臉,。從這個角度而言,前者同樣對游客不負責任,。 企業(yè)間的經濟糾紛,,自有法律來公斷,,輿論不能充當“法官”。但是,,在法律之外的道德層面,,輿論完全有發(fā)聲的必要,因為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出外旅行的游客越來越多,,如果旅游行業(yè)的相關企業(yè)與其他企業(yè)存在經濟糾紛,游客很可能再次被“綁架”,,成為企業(yè)之間解決糾紛的籌碼,。有關部門應介入調查這一“綁架”游客事件,切實保障游客權利——游客不是解決企業(yè)間經濟糾紛的“棋子”,。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6]公司糾紛怎能殃及郵輪游客
- [ 09-16]海娜號1121名滯留旅客回國 郵輪最快今日回國
- [ 09-16]被扣郵輪最快今日回國 1121名滯留游客已回國
- [ 09-16]海航擔保糾紛“套牢”旗下郵輪 專家稱不應殃及游客
- [ 09-15]“海娜號”郵輪游客將獲2000元左右經濟補償
- [ 09-15]國家旅游局要求韓方盡快放行“海娜號”郵輪
- [ 09-15]中國郵輪“海娜號”及船上2300多人滯留濟州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