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報告口若懸河下基層“無言以對”,?
www.fjnet.cn?2013-08-06 11:18? 王 攀?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近日,東部某省一名廳長深入基層調(diào)研,,在與當?shù)厝罕娊涣鲿r,,這位領導在問了“家里幾口人”“收入怎么樣”“有沒有什么困難”等幾個簡單問題后,竟不知如何繼續(xù)交流下去,?!罢f實話,在機關待得久了,,跟群眾打交道確實少了,。”他私下向記者坦承,,有時見到群眾,,除了寒暄,真不知該聊些什么,。(8月4日新華視點) 主席臺上作報告口若懸河,,下基層跟百姓交流不過三句,一些官員這樣的尷尬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他們跟基層百姓打交道太少了,。 有的人會說,,領導在主席臺上講話,也是鍛煉口才的極佳機會啊,。理論上是,,但實際上不是。因為主席臺上的講話,,很多是秘書寫的稿子,;就是領導自己寫稿,臺下都是下屬,,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只有聽的份兒,鮮有反駁的份兒,,除了掌聲,,鮮有噓聲。都是支持和叫好的回應,,領導講話就成了獨角戲,,就成了一個人的表演,當然會口若懸河,,貌似口才極好,。殊不知,一旦有個反對的聲音,,或者不同的觀點,,口若懸河立馬就變成了啞口無言。 顯然,,要改變主席臺上口若懸河,,下了基層聊不過三句的尷尬,一方面需要官員經(jīng)常性下基層,,了解百姓生活,,適應百姓語言,只有了解了,,適應了,,跟百姓交流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百姓的心聲才不會出現(xiàn)“雞同鴨講”,。 另一方面,,從技術角度考慮,不管寫一篇文章,,還是做一個報告,,假如沒有讀者意識、聽眾意識,,要想讓交流真正的生動活潑起來,,也是非常難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寫作或演講伊始構建作者和讀者,、講者和聽者關系,。哪怕不能直接獲得對方反應,也要在準備的時候預設受眾反應,,并承認和回應這些反應,,這樣才會避免獨角戲?qū)擂巍e提領導作報告口若懸河,,那是下面的聽眾因為利害關系沒法選擇,,沒法用腳投票。 多一點群眾思維,,多一點群眾語言,,官民才能交流,才能交心,。當下全國正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我看來,官員們不妨學學如何跟民眾打交道,,哪怕是技巧的東西,也是非常必要,。(王攀)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