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用完豈能一扔了之
zs-bk.com?2013-06-27 07:37? 楊于澤?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有媒體報道,6月22日,,安徽蚌埠市一位拾荒老太從龍子湖中打撈出一個旅行箱,,發(fā)現(xiàn)箱內有6具頭顱。警方已初步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他們懷疑頭顱是醫(yī)療機構遺棄的“醫(yī)療人體垃圾”,。 這些頭顱應該來自被捐贈的遺體,現(xiàn)在被隨手扔進湖里,,被稱為“醫(yī)療人體垃圾”,,如果那些有遺體捐贈意愿的人聽到,不知會有何感想,。我記得武漢81歲的遺體捐獻志愿者程遠老人曾經(jīng)投書相關接收單位,,希望給遺體捐贈者一份尊重。別說隨便遺棄捐贈者的遺體,,就是稱遺體為“醫(yī)療人體垃圾”,,也是對捐贈者的極度不尊重。 據(jù)武漢市紅十字會捐贈中心介紹,,像武漢這樣一座城市,,醫(yī)學院校和醫(yī)療研究機構需要大量遺體、器官,、人體組織進行研究,,每年需求量上千具。但愿意捐獻遺體者很少,,原因在于傳統(tǒng)觀念,,比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入土為安”等,,就算本人愿意,,家屬也會多有阻力。 程遠老人說,,許多醫(yī)學院學生在動刀前,,根本不知道捐贈者姓名,更無從了解他們的事跡,。其實,,捐獻者的人生經(jīng)歷,、價值觀就是一部生動教材,,值得我們了解。醫(yī)學院學生和全社會受惠于他們,,應該尊重他們,,愛戴他們,,這是一個醫(yī)德問題。 2006年3月28日,,程遠老伴楊菊貞病逝,,程遠將她的遺體捐獻給了同濟醫(yī)學院。為了喚起醫(yī)學院學生對逝者的尊重,,程遠特意定制了一塊鐵質標牌,,將楊菊貞的姓名、生平一一寫在上面,,拴在她的手腕上,。程遠在投給武漢地區(qū)遺體接收單位的信中建議,在使用遺體前,,接受單位應向學生介紹捐者的名字,、經(jīng)歷等,這對捐者及其家屬都是一種慰藉,。 近些年,,隨著文明意識增強,人們甚至開始重視對實驗動物和動物尸體的適當對待,。比如很多研究機構規(guī)定,,實驗動物尸體“不得隨意拋入江河水域”。有些地方還建成了區(qū)域性實驗動物焚化場,,焚化爐前張貼致敬挽聯(lián),。集中焚化實驗動物前,工作人員還要奏哀樂,、獻花,、默哀,氣氛肅穆,。 但輪到人類遺體,,反而不時傳出一些駭人聽聞的消息:去年6月,在四川隆納高速上,,從一輛皮卡上散落16具遺體,,發(fā)出尸臭,雖然運輸人自稱是“教學實驗標本”,,但居然弄得謠言四起,。2006年5月,遼寧丹東一小院發(fā)現(xiàn)30多具尸體,,有村民說是“標本”,。 據(jù)英國《衛(wèi)報》去年3月13日報道,德國科隆大學有人在解剖學院地窖中發(fā)現(xiàn)大量被遺棄的尸體和器官,它們本該早已入土為安,,事情很快被視為“德國學術界的嚴重丑聞”,。相比之下,我國遺體的種種遭遇,,說明我們對遺體的管理太隨便了,,太不尊重人了。 2005年,,武漢市有關方面在石門峰陵園修建了武漢市遺體捐獻者紀念碑,,每一位捐獻者都在此留名。一些家屬在紀念碑上看到親人的名字,,淚水奪眶而出,,備感光榮。 在一個動物尸體受到尊重的時代,,把利用完的遺體定義為“醫(yī)療人體垃圾”,,是過于不人道了。如何規(guī)范捐贈遺體的利用與后事,,體現(xiàn)人文關懷,,應當提上議事日程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2]廣西南寧墜井女子遺體初步確認
- [ 06-08]廣州落入涵洞女子遺體已經(jīng)找到 DNA對比吻合
- [ 06-05]67名遇難者遺體已確認身份
- [ 06-04]兩名大學生廣州從化溺水失蹤 遺體已被打撈上岸
- [ 05-30]遺體打撈者自述:我不做真沒人做了
- [ 05-24]兒奮身救母被沖走 高三男生遺體今早被打撈上岸
- [ 05-23]組圖:“墜井女孩”楊麗君遺體確認 家人痛哭
- [ 05-22]“墜井女孩”楊麗君遺體找到 尸體殘腐DNA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