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消費: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zs-bk.com?2013-06-26 17:47? ?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所謂人情消費,,簡單地說就是人與人之間人情往來的費用支出,,它具有加深感情和促進交往的功能,。每個人都是“社會人”,,都要與人交往,親戚,、朋友,、同學、同鄉(xiāng),、同事……應該說,,以禮尚往來為主的人情消費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也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做法,。但不知從何時起,,這種傳統(tǒng)做法卻有些變形走樣,。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誰家有個婚喪嫁娶的紅白喜事,,親朋好友買些鍋碗瓢盆,、枕巾被套、點心雞蛋等禮物聊表心意,;進入90年代,,誰家喬遷新居、孩子生日,、老人過壽,,祝賀的人送上20元、50元足矣,。到了21世紀,,隨著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可喜可賀的人情事務名目繁多,,人情消費水漲船高,。于是,禮金的多少成為衡量感情厚薄,、關系深淺的標尺,。 據國家統(tǒng)計局太原調查隊調查,2009年1月至10月,,太原市人均以“人情支出”為主的捐贈支出(主要是禮金和紅包)達1077.6元,,占消費性支出的11.4%,已成為除食品,、教育以外的第三大支出,。與10年前相比,至少增長了3倍,,而同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才一倍多,。濟南市統(tǒng)計局公布的一項數(shù)據顯示,僅在山東省商河縣,,2009年1月至11月,,居民人均人情消費支出達1338元,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2.5%,,比2008年同期增長23.8%,。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調查,2006年,,34.8%的城鄉(xiāng)居民表示“人情支出大,,難以承受”,緊隨家庭收入低,、醫(yī)療支出大,、住房條件差三大問題之后,。特別是貧困地區(qū),人情送禮的支出已經占到了年人均收入的40%甚至一半以上,,有的家庭到了舉債送禮的地步,。 過度的人情消費成為百姓心中的痛,以致有人發(fā)出“人情猛于虎”的感慨,! 然而,,盡管大多數(shù)人對請客送禮極為反感,但自身卻陷入由被動變主動,、再由主動變被動的怪圈而不能自拔,。究其原因,除了“面子”問題,,還有攀比心理,、補償心理、從眾心理等,。在這些不良心理的影響下,,宴請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禮金越來越厚,,人情越來越薄,風氣越來越歪,。正常的人情往來逐漸異化成畸形的人際關系,,甚至滋生錢權交易的腐敗行為,成為一種社會公害,。 治理人情消費泛濫的歪風刻不容緩,。首先,各級黨委政府要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huán)境,,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制定相應的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疏堵結合,規(guī)范人情消費,。其次,無論是黨政機關還是農村的黨員干部都要身先士卒作表率,,自覺遵紀守法,,弘揚新風正氣,以優(yōu)良的黨風促進政風帶好民風,。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07]人情消費引發(fā)廣泛討論 收禮送禮雙方都不堪其擾
- [ 05-02]禮尚往來變人情債 人情消費攀升加大中國人負擔
- [ 03-05]逾5成人感覺人情消費負擔重 倡導親友間免禮節(jié)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