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柬被戲稱"紅色罰款單" 莫讓人情變了味兒
zs-bk.com?2013-06-26 17: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一張張請柬被戲稱為“紅色罰款單”,無可奈何的滋味盡在其中,。人情人情,,貴在“情”,貴在“誠”,,應情真意切,、不落俗套,免除送禮,、收禮,、回禮惡性循環(huán)的煩惱 每逢節(jié)假日臨近,各種人情消費就開始大行其道,,訂婚,、結婚、開業(yè),、升職,、喬遷……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不得不一邊做著消費預算,,一邊咬著牙關勒緊褲帶,。 有調查顯示,我國戶均人情消費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高達7.9%,,農村家庭更高,,達11.4%;53.2%的受訪者感覺人情消費給自己造成了沉重負擔,,其中15.6%的人認為負擔“很重”,。本來正常的人情來往成了一件煩心事,讓人臉上笑,、心里苦,。一張張請柬被戲稱為“紅色罰款單”,無可奈何的滋味盡在其中,。 中國文化自古“尚禮”,,所謂“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傳統(tǒng)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聚族而居,,相濡以沫,,一方有喜,八方來賀,,以人情消費作為禮尚往來的必要支出維系著親情,、友情,、鄉(xiāng)情,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建構人際網絡的重要媒介作用,,一直延續(xù)到今天,。但是,得益于人情,,也受累于人情,,當人情消費落入了攀比、從眾,、要“面子”等觀念誤區(qū),,就會變得惹人生厭。別人送多我送少是沒有“面子”,,別人送我不送更沒有“面子”,,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還滋長了“人情回報”的不良風氣,。這次送出去多少,,下次就要巧立名目賺回來,長此以往,,人情味兒越來越淡,,交易味兒越來越濃,在難以擺脫的“紅色鎖鏈”之中,,人情消費漸漸失去了賀喜祝福,、表達情意的本來面目,污染了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也使得一個好的民間習俗變成了陋習,。 人情人情,貴在“情”,,貴在“誠”,。我國古代有“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千古絕唱,平淡中顯示高雅意境,;西方社會則傾向實用和手工制作的禮物,,一束鮮花、一瓶好酒,,自制的甜點,、繡品,儉樸中道出真摯友情。其實,,加深感情,、增進友誼的形式很多,逢年過節(jié)發(fā)個賀卡,、打個電話,、道個祝福,遇有喜事送束鮮花,,同事朋友通過小聚會交流感情,,親戚鄰里互相幫助,不僅情真意切,、不落俗套,,還免除了送禮、收禮,、回禮惡性循環(huán)的煩惱,。 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移風易俗,,建立和諧的社會人情消費關系,,需要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更需要大家都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建立理性的人情消費觀。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07]人情消費引發(fā)廣泛討論 收禮送禮雙方都不堪其擾
- [ 05-02]禮尚往來變人情債 人情消費攀升加大中國人負擔
- [ 03-05]逾5成人感覺人情消費負擔重 倡導親友間免禮節(jié)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