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留補償款是“保姆式”行政思維
www.fjnet.cn?2013-04-09 08:40? 傅達林?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保姆式”的行政思維,,只怕每當政府需要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公民權利被“托管”起來,然后安上種種漂亮的借口,。 5000萬元的征地補償款,,按規(guī)定必須一次性足額發(fā)放到失地農民手中,卻被當地鎮(zhèn)政府私自截留,,改為每年每畝1000元的形式發(fā)放,。發(fā)生在江蘇柘汪鎮(zhèn)的這起截留事件,再次暴露出基層權力的強悍與私心,。 與以往一些侵犯農民權益的事件不同,,此次截留鎮(zhèn)政府百般辯解的態(tài)度耐人思量。從合法性上我們不難判斷截留補償款的違法性,,但鎮(zhèn)政府卻認為這么做是為了保障村民的利益,,不讓他們“坐吃山空”。 這樣的辯解延續(xù)了一些政府部門“替百姓做主”的習慣思維,。暫且不論依法行政原則并不容忍“好心辦錯事”的特例,,即便理由如何正當也不能成為政府違法行政的借口;僅就目的正當性而言,,村民拿到補償款會“坐吃山空”本身就是一個無法求解的片面判斷,,凸顯出政府對村民的不信任心理和管教的思維模式,其潛在的暗語就是:村民們不會經營自己的財產,,所以需要政府替其理財,。照這般“保姆式”的行政思維,只怕每當政府需要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公民權利被“托管”起來,,然后安上種種漂亮的借口。 鎮(zhèn)政府辯解的第二個理由,,是“數千名村民沒有一位要求一次性領取補償”,。這種沒有主張權利就等于放棄權利的認知,更加折射出政府行政在程序上的重要偏差與無理,。與村民代表談過就意味著“匯聚了村民的意見”,,在每年領取補償款的花名冊上簽名就視為村民認同,因為村民收入不低就可以將30%補償款用于村里公益事業(yè),,如此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荒誕邏輯,,完全罔顧村民權利的法定性以及行使權利的民主方式,,不僅完全無法為違法行政辯護,反倒透露出其背后的真實意圖:截留款的利息究竟“花落誰家”,?用于公益事業(yè)的截留款最終流向何處,?政府對這些問題諱莫如深,百姓心中卻是有一方明鏡,。 其實,,與違法行為本身對社會公正的損害相比,政府官員對待違法行為的態(tài)度更容易混淆法治常識和公正底線,。像“為的是大家的利益,,有時需要有勇氣去違反點規(guī)定”這樣的“豪言壯語”,我們是該佩服其一錯再錯的勇氣,,還是驚嘆其對民主政治的無知無畏呢,?孟德斯鳩曾說,沒有比“裝出公正的姿態(tài)時所做的事情更加殘酷的暴政了”,,這句話對違法行政后動輒拿百姓利益說事的官員,,應當是一種告誡。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30]征地中農民被碾死是場“意外”,?
- [ 01-27]城鎮(zhèn)化并不意味著“征地”
- [ 11-30]完善征地補償不能單純提高標準
- [ 11-30]新法實施前,,農村征地能否暫停
- [ 11-16]農民有“主人”地位征地才能公平
- [ 09-25]盤錦征地拆遷“悲劇”,不能草草了事
- [ 09-24]盤錦為何再發(fā)“征地拆遷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