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過多擔憂“雷鋒”淡出教科書
zs-bk.com?2013-03-05 16:12? 王垚烽?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昨天是“學雷鋒”活動日,在濟南的中小學校,,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到敬老院打掃衛(wèi)生、到福利院看望孤殘兒童,、到社區(qū)表演節(jié)目等,,“學雷鋒”活動如慣例般進行??捎浾咄ㄟ^學校門口的隨機調查發(fā)現,,很多低年級小學生卻不知道雷鋒是誰。在被問及是否知道雷鋒時,,各類答案可謂五花八門,,最雷的答案更令人啼笑皆非:“雷鋒是修塔的,他住在雷峰塔里,?!保?月5日《山東商報》) 每逢“雷鋒日”,媒體上除了對“學習雷鋒好榜樣”的重提與呼喚,,對“平時無動于衷,,‘雷鋒日’扎堆做好事”現象的爭議和批評,出現最多的便是對“雷鋒”淡出教科書的擔憂和焦慮,。誠然,,作為讀著“雷鋒故事”、在“雷鋒精神”熏陶下長大的一代,,每當聽到看到“雷鋒是修塔的,,他住在雷峰塔里”,、“是我們班雷××的爸爸嗎?”這樣的回答,,筆者心里總會泛起一股恍如隔世的感覺,,但盡管如此,我依然堅持認為,,對于“雷鋒”淡出教科書一事公眾和輿論沒必要過多擔憂,。 毫無疑問,作為一個好人,、一個樂于幫助別人的青年,,雷鋒身上有著許多值得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人學習的優(yōu)秀品質,。但與此同時,作為“特殊年代”的產物,,雷鋒身上又不可避免地被烙上某些“不合時宜”的東西,。在一個講究契約精神、公民意識的社會,,“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能否被普遍接受,“螺絲釘精神”是否符合時代潮流,,這些本身都是需要再討論和再理解的,。 應該看到,今天的青年人盡管可能對“雷鋒是誰”越來越模糊,,但這并不妨礙其公共意識,、公益品格的培養(yǎng)。從云南“90后女孩”鐵飛燕勇救4名落水工人到安徽中學生李郎捐萬元見義勇為獎金,,從“最美中學生”到“最美孕婦”,,從“全城吃面”到“幸福餃子”……應該說,相比雷鋒所處的那個年代,,當下中國的公益氛圍無疑是越來越濃郁,、強烈了。換言之,,“雷鋒”雖然淡出了公眾視野,,但以助人、奉獻,、公益為核心的“雷鋒精神”卻保留了下來,,并被不斷發(fā)揚光大。既然如此,,我們還有必要為小學生不知“雷鋒是誰”憂慮嗎,? 事實上,,真正值得關注的,是我們這個社會以及整體的法律制度,,是否存在影響阻礙“雷鋒精神”弘揚,、傳承的漏洞與不足?!芭碛畎浮卑l(fā)生后,,曾有人發(fā)問:如果雷鋒能活到今天,還會做好事嗎,?這個問題雖然多少有些“關公戰(zhàn)秦瓊”的味道,,卻也為我們審視“雷鋒精神”提供了又一全新視角。要是我們的法律不能避免“好人流血又流淚”的悲劇一再上演,,我們的制度依然在鼓勵他人明哲保身,,那么再多的呼吁都不可能喚回“雷鋒”漸行漸遠的腳步。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與其為書本上“雷鋒故事”的多寡,、比例爭論不休,不如以“雷鋒日”為契機,,對現行法規(guī)條文,、見義勇為的申報流程做一番重新檢討、修訂,。畢竟,,“雷鋒”一人的感召力量是有限的,但“好撒瑪利亞人法”的激勵作用卻是無窮的,。相比而言,,后者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更需要留住的“雷鋒”。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