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女兒”的孝行能否化解真女兒的心結,?
www.fjnet.cn?2013-02-08 13:04? 王垚烽?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2月4日,一則微博稱30多年前,,一個女嬰出生才20多天就被送人,。2006年老母親罹患癌癥,最想見的就是這個被遺棄的親骨肉,。一個大學畢業(yè)剛來南京的女孩深受感動,,假扮“親女兒”上門認親“盡孝”,從2006年到2012年“母親”離世,,她這個“假女兒”一做就是6年,。(2月7日《揚子晚報》) “感動”、“好人一生平安”,、“最美麗的人”……透過網(wǎng)友對靳冰的贊譽,,我們不難體悟出某種久違的情愫。是啊,,在這個浮躁冷漠,、人情紙薄的時代,別說是毫不相識的陌生人,,即便是親生血緣間,,“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故事我們聽得還不夠嗎?以此衡量,,靳冰僅僅因為電視里老人“滿眼的期待與痛苦”,,假扮“女兒”長達6年實屬不易;而2007年春節(jié)前“就被宣布生命支撐不了太久”的杜媽媽因此一直活到“世界末日”,,更可算人間奇跡,,堪比24孝中的“虞舜孝感動天”。 然而,,當我們?yōu)榻摹吧菩小倍鴦尤莸臅r候,,另一個處在聚光燈后的身影同樣應該被打撈,那就是老杜夫婦的親閨女——戈苗,。當然,,這種惦念并非是為了把她當做道德槍靶拎出來供人捶罵,而只是冀盼借助“假女兒”的孝行,,以解開糾纏,、折磨她幾十年的心結與夢魘,。 平心而論,作為一名出生20多天就被送人的“棄兒”,,戈苗對于親生父母心有怨恨乃人性使然,,幾十年陽關獨木的“各自生活”使得彼此間情感冷淡也完全可以理解。但考慮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家庭的特殊景況,,我們還是希望戈苗能盡量修補“心中的裂痕”,。畢竟,回望百年中國近代史,,由于天災,、人禍、戰(zhàn)爭等造成的棄子送女現(xiàn)象比比皆是,,倘若人人都抱持“絕不原諒”的心態(tài),,那該上演多少家庭人倫悲劇啊,!事實上,很多時候父母將子女送人甚至遺棄并非因為不愛,,實在是沒有辦法,。就像電影《唐山大地震》中小方登的遭遇——母親在其與弟弟間二選一的生死抉擇,與其說是更愛誰的體現(xiàn),,毋寧說是命運的捉弄,。 作為歷史中的人,我們無法決定時代,,也不可能選擇親生父母,。但不管你認不認、見不見,,親生父母都在那里,,思念、牽掛,?!八灰伊耍F(xiàn)在才想起我,,我是絕對不會去看她的”固然能泄一時之憤,,但時過境遷,帶來的卻可能是更大的悲哀,。 從某種程度上講,,見不見親生父母、服不服侍病重的老父,,已經(jīng)與孝順與否沒有關系,,它更像是在追尋一條通向寧靜彼岸“心靈之路”,。作為旁觀者,我們無權而無力決定戈苗的“最后選擇”,。但面對亡故的生母,、“日日思卿不見卿”的老父、頂替自己盡了6年孝的靳冰,,我還是想勸戈苗一句:回去看看吧,!“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滋味或許現(xiàn)在你還無法體會,但當某天夜深闌干,,悲慟如潮水般涌上心頭時,,又該拿什么化解、安慰呢,? 退一萬步講,,即便仍心有不甘,能否就當做個好心人,,上門見一見臥病的老父,,叫一聲“爸爸”呢?母親已經(jīng)錯過了,,還要錯過父親嗎,?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