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活動百字報道的啟示
zs-bk.com?2012-12-15 09:35? 肖 暢?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12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中南海會見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新華社對此用100多字做了簡短的報道,,報道的這種“瘦身”為人關注和議論。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賬號解釋稱:報道要以“簡樸求實”為要,,避免“假,、長、空”,,而要力爭“短,、實、新”,。 領導人活動報道“瘦身”已不止一例,。最近,央視《新聞聯播》僅用4分27秒報道習近平在廣東的視察,。這類報道之所以引人關注,,是因為它們回應了新一屆中央領導人文風、會風的垂范,,也向媒體率先示范了“簡樸求實”的報道文風,。 簡短的報道,同樣會分量十足,。事實全備,,意義傳遞到位,此外別無鋪張的言辭,,從宣傳與傳播的角度看,,效果都很好,,社會接受與認可的程度也很高,。簡短并不意味著有意削弱影響,而是凸顯對事件本身的關注,,將繁文縟節(jié)熏蒸出來的偽價值,、偽話題、偽關注拋棄掉,,不再人為拔高影響,、刻意凸顯重要性,一切依據人們的關切點來尋找事實,、發(fā)現新聞,??傊褪腔氐秸鎸崱聦嵉恼鎸?,價值的真實,,態(tài)度的真實。因為更加真實,,這類報道才更可讀,,更具親和力,也更有分量,。 那是不是一味的簡短就夠了,?如果僅僅把簡短當標準,報道可以在新的方向上重走庸俗之路,,堆砌或者削減文辭都空洞無物,,“假、長,、空”可能就變成了“假,、短、空”,。報道“瘦身”所傳遞的意義,,不僅僅是簡短,壓縮字數是出于新聞自身的需要,,意義就在于媒體保持了自主性,。 我們的不少媒體尤其是機關媒體缺乏應有的活力,以至于把領導人的活動報道視作專門的新聞類別,,是所謂的“工作新聞”,漸漸形成獨特的報道模式,,這種模式現在甚至成為網絡戲謔的對象,,可見它與大眾的信息接受習慣距離遙遠,傳播的效果自然不能如意,。我們今天推崇“短,、實、新”的文風,,如果只是大刀闊斧的壓縮文字,、時長,效果會立竿見影,,但如果沒有找出這種模式的成因,,不能轉變背后的一套觀念,改變就只能是形式上的,,并且極有可能回潮,。 背后是什么,,就是媒體的社會定位和媒體的自主性問題。任何國家,,媒體都是重要的社會構成,,負有信息傳遞、環(huán)境監(jiān)測,、社會監(jiān)督,、提供娛樂等重要功能。媒體有其自身的運行規(guī)律,,一定程度上區(qū)別于政黨,、政府、經濟體和民間社會,。我國對媒體的定位是“黨和人民的喉舌”,,但在一些時間、一些地方,,這個定位被錯誤理解為“黨政領導人的喉舌”,,重要版面、時段,,只見領導不見人民,,版面、時長成為一種規(guī)格,,無關新聞價值,。其結果就是媒體的大量精力和資源都用于迎合這種規(guī)格,成為領導的黑板報,,致使媒體脫離群眾,、缺乏活力、其他社會功能弱化,,甚至重大報道的宣傳效果也大打折扣,,這絕不是黨和國家、人民之福,。 中央轉變作風八項規(guī)定提出:“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現在,,中央領導做出了垂范,,國家媒體給予了示范,,地方相信很快會有跟進。如何全面發(fā)揮媒體的社會功能,,如何尊重傳播規(guī)律和新聞價值,,如何釋放媒體的自主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應該說到了恰當的思考時機,。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13]網絡促銷須破信用升級瓶頸
- [ 10-30]促銷導致踩踏商家難辭其咎
- [ 09-15]絕不能讓傳銷穿上新馬甲招搖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