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班”上課與“新龜兔賽跑”
zs-bk.com?2012-09-06 09:37? 王志順?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拼班”一詞的專利權(quán),,無疑屬這所“廈門某學校”及其校領(lǐng)導,。只是,,“拼班”上課畢竟不如“拼車”那么簡單——先把目的地設(shè)計成一條行車路線,幾個相識或本不相識的鄰居、陌生人結(jié)伴上下班,;也不像“拼爹”那樣只要比比經(jīng)濟能力,、社會地位就行,而是涉及到一系列問題,。比如,,將高二與高三兩個不同年級的文課班學生放在一起,如何做到既不耽誤高三學生的復習,,又不影響對高二學生的施教,?同時,又如何確保不會給施教者增加施教的困難和管理學生的難度,? 而即便是按照陳校長的說法:“由于高二、高三不少學生基礎(chǔ)學科知識薄弱,,經(jīng)校方研討認為,,學校決定‘另辟蹊徑’,即通過逐一梳理與培養(yǎng)每個學生在藝術(shù),、體育等方面的特長,,借此‘加分’跨過分數(shù)線門檻進入大學”———亦即“拼班”有助于提高大學升學率,結(jié)果就一定會如學校所愿嗎,?而除了“拼班”上課,,就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提高大學升學率嗎?何況“不少學生基礎(chǔ)學科知識薄弱”,,并不代表所有“被拼班”的學生身上都存在這一問題,,由此,學校憑什么不顧另外一部分學生的感受而作出“拼班”上課的決定,?顯然,,“拼班”上課名為提高大學升學率,實為拿學生的前途與命運開玩笑,。說到底,,找個推卸責任的借口可能才是真。 《新龜兔賽跑》有多個版本,,其中有一個網(wǎng)絡(luò)版本說的是:有一天,,兔子在大街上遇見了烏龜。兔子說:“笨烏龜,,兩天之后我們再比一場,。”烏龜爽快地答應(yīng)了,。第一天,,兔子在拼命練習跑步,烏龜在想辦法。第二天,,兔子還在拼命練習跑步,,烏龜還在想辦法。終于烏龜想出了好辦法,。到了比賽那天,,兔子早早地來到了比賽場地,而烏龜則給公交公司打電話,。過了好久,,烏龜才來到比賽場地。一聲哨響,,兔子就飛快地向前跑去,。當兔子跑了一半的時候,公交公司派來了一輛“奔馳”牌跑車,,烏龜搭上了車,,不一會兒就超越了兔子。 莫非“廈門某學?!敝韵氤觥捌窗唷鄙险n這一招,,也受到了《新龜兔賽跑》的啟發(fā),還是把寓言幻想成現(xiàn)實,? 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欲速則不達的道理,,相信“廈門某學?!鳖I(lǐng)導講起來一定口若懸河、頭頭是道,,但為什么在作出“拼班“上課的決定時就將這些被實踐證明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拋到爪洼國呢?期待廈門某學校領(lǐng)導進一步闡明真相,,并給“被拼班”的學生及其家長一個滿意的解答,。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