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學為何先拼“蘋果三件套”?
www.fjnet.cn?2012-08-31 17:38? 陳科峰?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上班族拼車拼房,大學新生則拼起電子裝備,。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臨近高校開學,入學新生中掀起一股電子產品購買熱潮,,蘋果電腦,、手機等高檔奢侈品幾乎成為不少大一新生必備工具,產品3成多由學生族包攬,。(濟南時報8月31日) 隨著科技和網(wǎng)絡的高速發(fā)展,,90后漸成“鍵盤上的一代”已是不爭的事實。大學時代,,是眾多學子由校園走向社會的重要過渡,,在其自身并不具備支付能力的前提下,一味縱容其購買高檔電子設備,,可能讓學子們日后在家長無法實施有效監(jiān)管的情形下養(yǎng)成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的不良習慣,扭曲其價值觀,,也為孩子們在校期間過度沉迷網(wǎng)絡游戲,、不能全心投入學業(yè)埋下了隱患。很難想象,,被電子設備湮沒,、以擁有高檔蘋果三件套為“有面子”,、相互攀比的學生們如何有效利用大學這個平臺將自己打造成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能夠走進象牙塔,,說明了這些學生曾經的優(yōu)秀和努力,但如因過量消費電子產品而毀掉原本有希望的前程,,這是所有家長都不愿看到的,。尤其對于那些家境并不富裕的家長來說,不但是當下的經濟負擔,,更有可能是未來的悲劇,。 造成入學新生對蘋果“三件套”情有獨衷的原因至少在三個方面: 一是學生自己。十年窗無人問的校園生活一定程度上是令人壓抑的,,終于“金榜題面”,,部分學子驟然放松,誤以為進入大學校園就該享受了,,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舒舒服服地躲在宿舍里上網(wǎng)打游戲是很多學生暗藏在心里的“小算盤”。抱著這樣的心理,,拿得出手的一套高檔電子產品成為必不可少的“道具”,。殊不知,在就業(yè)形勢日趨嚴峻的當下,,如果畢業(yè)后腹中空空,,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大學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大學生活如何度過,,將嚴重地影響未來的生活。說到底,,瘋狂購買“三件套”是90后新生們責任感缺失的集中體現(xiàn),。他們以擁有三件套為榮,卻不以伸手向家長要錢而有絲毫的心理負擔,。 二則源于家長無度的溺愛和包辦心理,。學生缺乏責任感并不是憑空來的,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自80年代國家實施計劃生育以來,,很多家庭的孩子成了家里的“獨苗苗”,成了“小皇帝”,,用“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掌上怕飛了”來形容一點不夸張,把孩子的生存環(huán)境營造成了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溫室,。家長把孩子當成皇帝,,自己自然就淪為仆人,仆人為主子提供服務當然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情?,F(xiàn)如今,,孩子考上大學,,羽翼開始豐滿,,要走出家庭,脫離自己的視線,,家長們哪里放心得下,,很多家長將孩子的生活一路包辦下來,唯恐不能將孩子將來考研,、找工作,、結婚生子全部納入自己的職責范圍。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下,,給嬌慣慣了的孩子添幾件電子產品怕什么,。沒錢?自己可以省吃儉用,,為了不讓娃娃輸在起跑線上,,我愿意!只可惜,,好心如果不夠理智,,往往也辦了壞事。新東方的俞敏洪老師在《父母陪讀,,對孩子長期的傷害》一文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世界上有太多的壞事、太多的傷害都是以‘愛’的名義做出來的……殊不知,,他們的這種做法正在把孩子變成一種殘廢,,一種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終身殘廢,?!?/p> 三則,社會上拜金主義,、畸形消費觀等不良思想的浸淫,。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學校的圍墻阻擋不了社會上各種不良思想對校園的污染(這其中很多都是以電子設備為載體和渠道的),,大學如此,,中、小校也一樣。社會上拼房拼車拼爹,,進入大學拼一下入學裝備也就不難解釋了,。多元價值觀的沖擊之下,對心智尚不成熟的中學生來說,,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現(xiàn)實不容回避,一味遷就縱容不是辦法,。有鑒于此,,家長、學校,、老師,、媒體必須聯(lián)起手來,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想方設法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消費觀,,培養(yǎng)孩子自力更生的意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唯有如此,,才不會讓孩子輸在跨入象牙塔的瞬間,。 家長為了孩子的將來,物質上已經拼上了“血本”,,就應該到將來“拼孩子”的時候也直得起腰,,說得起話。培養(yǎng)孩子的“里子”顯然比孩子撐一時的所謂“面子”更重要,。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7]蘋果三星“專利戰(zhàn)”的啟示
- [ 08-01]誰在縱容“蘋果”的雙重標準,?
- [ 07-30]啃下那個“霸道”的蘋果有多難
- [ 07-30]蘋果雙重標準的背后是執(zhí)法不嚴
- [ 07-10]想啃“蘋果”別扯上民族大旗
- [ 07-03]蘋果6000萬美元買iPad商標值不值
- [ 06-14]“藥袋蘋果”背后的安全體系缺失
- [ 06-13]“毒袋蘋果”,該認真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