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拍有愛 隨便發(fā)欠妥
zs-bk.com?2012-08-30 08:37? 傅達林?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愛心只有在遵循規(guī)則、考慮周延的理性軌道中,,才能到達當初期待的彼岸,。 “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這是2011年微博的熱門話題,它在學者的倡導下掀起一股網(wǎng)絡打拐的熱浪,,以互聯(lián)網(wǎng)最大規(guī)模的動員力席卷全社會的注意力,,也受到各地政府部門的肯定。其效果究竟如何,?近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通過官方微博首次表示,這一網(wǎng)民自發(fā)行動開展以來,,被拍的基本沒有被拐兒童,。 這或許是愛心人士所不愿看到的一幕窘境。一年多,,各地網(wǎng)民紛紛將疑似乞討兒童照片上傳至微博,,如此大面積的愛心匯聚,最終卻收效甚微,甚至在社會上引起諸多質(zhì)疑和爭議,。 廣大網(wǎng)民基于公民身份付出的愛心錯了嗎,?沒有錯,無論是拯救日漸式微的公共道德與良知,,還是提高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與活力,,“隨手拍”都不失為一次公民意識的啟蒙,一次公民能力的訓練,;但是生活在法治社會中的人還應明白,,愛心需要激情,同樣需要理性,,高漲的愛心只有在遵循規(guī)則,、考慮周延的理性軌道中,才能到達當初期待的彼岸,。 就“隨手拍”行動而言,,一開始便面臨理性不足的缺憾。人們并未充分意識到微博媒介的公共屬性,,單純將其作為私人的一畝三分地,。很多人不會將行乞兒童照刊登到報紙上,但卻認為發(fā)布在自己的微博上“并無不妥”,,由此給兒童及其親屬造成的風險乃至傷害,,在解救兒童的正當性口號中被忽略掉了。更欠考慮的是,,汪洋大海式的“隨手拍”,,讓執(zhí)法機關如何甄別線索的真?zhèn)危空l能保證滿腔熱情下的抓拍不會出于過度敏感,?眼前的佐證是,,北京731路車上女童哭喊找媽媽,乘客發(fā)布微博懷疑她被拐,,而警方查實“公交女童”并非被拐,。 當然,說這是一出鬧劇并不客觀,,即便沒有收到明顯的實際效果,,但至少喚起全社會參與打拐的熱情,對拐賣兒童犯罪的警惕,,以及對乞討兒童命運的關注,。從中需要汲取的不是質(zhì)疑、否定與責怪,,而是反思如何讓愛心更加理性,,讓愛心行動更加符合法治規(guī)則,。 理性是修正愛心盲流的社會心理裝置,它需要全社會共同來構建,。每個網(wǎng)民的理性自不待言,,而活躍在輿論前沿的專家學者,特別是取得了振臂一呼的號召能力后,,尤須慎重。在洶涌的輿論廣場效應中導入理性,,并在事情變化時提出關鍵性的指導意見,。隨手拍行動剛開始,就存有是否侵犯隱私或肖像權的質(zhì)疑,,有律師也呼吁網(wǎng)民們理性對待拍照行為,。但是,類似少數(shù)派的聲音,,很容易被主流輿情所掩蓋,,并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對待缺乏理性與自制的民間行動,,執(zhí)法部門也不應作壁上觀,,而應以前瞻的眼光去發(fā)覺其中蘊含的風險,及時提出矯正的對策,。這樣,,更有助于愛心的傳播。 本報特約評論員傅達林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05]文明執(zhí)法,,城管應該鼓勵市民隨手拍
- [ 04-12]“隨手拍解救單身”需經(jīng)本人同意
- [ 03-02]“隨手拍違章”侵犯隱私權了嗎
- [ 02-17]“隨手拍”解救大齡男女將掀起新的愛情運動
- [ 02-09]“隨手拍照”不可無視兒童隱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