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被辭與學術自治
www.fjnet.cn?2012-07-27 09:19? 張 劍?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失去了學術上的良心堅守,、喪失了獨立自由的學者人格,這種通過欺騙學校,、偽造文憑等手段來獲得任教資格的做法,,本就是學術界的恥辱。傅教授被網(wǎng)友炮轟,、被廈大辭退,,對她來說,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于學術界來說,,這是肅清學術不端,懲處學術腐敗的正義之舉;于造假者而言,,這既是懲處,,更是救贖。不過,,我所疑惑的是,,為什么這位教授的學術造假不是靠學校自身發(fā)現(xiàn),反而是在網(wǎng)友的“倒逼”下,,才去查處的呢,? 從既有信息來看,廈門大學至少在這兩方面有著重大過失:一是2004年聘請傅瑾為客座教授時,,既沒對其文憑交由中國駐外使領館進行公證,,其校內學術委員會又沒對其文憑進行嚴格審核,使得傅瑾蒙混過關,;二是2008年,,傅瑾應聘全職教授時,廈大出于合作四年的交情,,沒對其提供的證書進行嚴格審核,。把關上的巨大漏洞,核查上的重大疏忽,,使得這個謊言蒙騙了大家八年之久,。 按照常理,每所高校都應該成立自己的學術自治委員會,,通過自治委員會審核,、復查教師文憑、科研論文,,可遺憾的是,,在現(xiàn)階段的高校管理中,學術自治依舊像“含苞而不放”的花朵,,看起來美麗,,卻永遠在期待中。相反,,高校對學術的態(tài)度,,往往是貪多求大,課題級別越高越好,,科研論文發(fā)表越多越好,,在追求數(shù)量的過程中,忽視了質量,,丟掉了學術操守,,使得造假成災,、腐敗泛濫。 傅教授東窗事發(fā),,只不過是當前學術亂象的一個縮影,。然而,窺探這一曝光過程,,卻難免讓人心生遺憾,。作假者坑蒙拐騙,八年里沒有半點悔改之心,;高校學術審查不力,,八年里得過且過。要不是“好事”的網(wǎng)友舉報,,不知道這個謊言還要蒙騙大家多久,? 事實上,國內學者之所以對文憑,、學術造假情有獨鐘,一個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其違法成本太低,。而反觀國外大學的治理模式,,往往是獨立的學術自治委員會先行審核,一旦發(fā)現(xiàn)違規(guī)者,,在辭掉其工作的同時,,還會將其違規(guī)記錄輸入征信系統(tǒng),如果情節(jié)特別嚴重,,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學術自治不能獨立,,違規(guī)成本相對低廉,,這是當前學術亂象的根本原因。傅瑾教授被辭,,或許只是懲治學術不端的開始,,但是,這樣的懲處能否推動學術之路的健康發(fā)展,,還是一個待解的迷,。 短評 廈大假文憑教授的“真成果”也值得檢視 毋庸置疑,教授學歷造假,,不只是個人品德和學術誠信方面的瑕疵,,而且更直接涉及到學識水平和能力問題,也就有必要對上述成果進行重新評估或審查,。如果同樣涉嫌弄虛作假就必須做出進一步處理,;倘若都是硬碰硬,、實打實的,無疑就有必要作深度追問,,如何打破唯學歷論的評價機制,,給那些由于種種原因,學術方面有造詣但學歷不夠格者創(chuàng)設發(fā)展平臺,? 傅瑾學歷造假事件,,不啻是給了我們同樣的啟示,加強學術誠信構建是一個方面,,改革,、完善考評機制,摒棄唯學歷論,,使之更嚴謹,、科學,減弱乃至消除文憑造假的沖動,,或許也是值得探討和嘗試的可行之路,。(范子軍) 清除“假教授”更要關上“學歷門” 傅瑾文憑造假雖然可惡,可她不拿著那張是似而非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文憑,,她能踏上廈門大學教授崗位嗎,?說實在的,她比那些拿著假文憑混跡官場,、什么事情也沒做出來的人好多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她也是這個時代的受害者,。辭退她不等于這世上就沒有“假教授”,,只有社會管理部門嚴格執(zhí)法監(jiān)管、用人單位嚴格把關,,真正培養(yǎng)起輕學歷重能力的用人觀念,,從根本上鏟除假洋文憑的土壤,才有望關上這樣的“學歷門”,。(賀成) ?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