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開,,何必等公眾質疑之后
zs-bk.com?2012-07-18 17:35? 王志賢?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河南中牟縣公開拍賣43輛超編公車,,成交總金額39.11萬元,實現(xiàn)國有資產增值53.2%,。近日,, 鄭州一家媒體刊登的這則新聞,在網(wǎng)上引起軒然大波,。新聞的當事方,,中牟縣紀委、縣國資局隨后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眾多網(wǎng)友幾乎一邊倒地質疑當事方在“賤賣國有資產”,。有網(wǎng)友調侃:“9000多元一輛的車哪兒有,我也想購一輛,?!?/p> 將超編公車公開拍賣,可以減少公車數(shù)量,,降低財政負擔,,本該讓公眾叫好??墒?,遠遠低于公眾預期的價格,難免讓人懷疑其中是否有“蘿卜拍賣”,、損公肥私的成分,。公車拍賣引起公眾質疑,,已有先例。早在2006年5月,,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一次機關公車拍賣會上,,20輛機關公車總成交金額為46.09萬元,就曾陷入“賤賣”風波,。此次中牟縣公車拍賣成交均價更低,,引起反彈的聲音更強烈。 事實上,,二手車的價格差異是很大的,,有的一輛就可以賣幾十萬元,有的一輛幾千元也無人問津,,這與車輛的品牌,、車齡、車況等是息息相關的,。43輛舊車賣出39.11萬元,,既可能是合理價格,也可能屬于公車賤賣,。如果不把車輛的情況,、拍賣的過程、買車的人員構成等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必然引起公眾的質疑,。遺憾的是,最早報道這一事實的新聞,,主要報道中牟縣通過公開拍賣公車,,實現(xiàn)國有資產增值,而對于可能引起公眾質疑的因素,,這家媒體及公車拍賣的主辦方,,顯然沒有考慮到,沒有把公眾關心的信息及時公布出來,。 直到社會上質疑聲四起,,中牟縣才陸續(xù)作出回應。先是說,,被拍賣公車很多接近報廢,,車況較差,而且多是面包車,,所以拍價不高,。但對這43輛車的具體情況仍未說清楚,不足于打消公眾對公車賤賣的疑慮,。接著,,負責此次拍賣的河南拍賣行有限公司一負責人許先生又出來解釋,,說是在拍賣前,已于2012年6月20日在《河南商報》和中牟縣電視臺發(fā)布拍賣公告,,公示期一周,。這一消息頗能說明此次公車拍賣是人人可以參與的,不是“蘿卜拍賣”,。如果能把這些公車買主身份一并公布,,且買主以社會人士居多,就更有說服力了,。 綜觀整個事件發(fā)生過程,,中牟縣公開拍賣超編公車引起強烈質疑,甚至解釋后還不能完全消除公眾的疑慮,,一個重要原因是信息公開的滯后與不全面,。即使這次拍賣是公平、公正的,,但沒有把事實說清楚,,遭受人們質疑也是難免的。而人們接受信息具有先入為主的效應,,一旦質疑聲在媒體上傳播,,消除人們疑慮所要花費的工夫,將幾倍于事先將信息公開,。況且,,中牟縣對公眾質疑的回應像擠牙膏似的,斷斷續(xù)續(xù),,而不是和盤托出,效果當然會大打折扣,。 隨著人們公民意識的增強,,以及表達意見渠道的暢通,政府行為將受到公眾日益嚴格的監(jiān)督,,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xiàn),,也對政府行為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做事要公平公正,,經得起監(jiān)督與檢驗,;之后,及時,、詳盡地將信息公開,,避免引起公眾不必要的質疑,減少事后解釋增加的成本,。而一旦質疑聲已形成,,最好的辦法是將事實全面公開,,毫不遮掩。只要做事是公平公正的,,經過解釋終究會被公眾理解,,而錯誤的行為是掩蓋不住的。(福建日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