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北京3名女生以676分的相同成績(不含加分),,并列文科第一名。昨天,,來自香港大學消息,,3名女生全部選擇去港大就讀,,并且全部獲得每年16萬港幣全額獎學金。(7月3日《廣州日報》)
3狀元不約而同地選擇香港大學,,并不奇怪,。香港大學在世界排名超過北大,并且提供優(yōu)厚獎學金,,就業(yè)率極高,,甚至能達到100%,畢業(yè)生薪金體面,,在港工作7年以上能獲得在港永久居留權,,等等。因此,,不必將內地學子選擇港校標簽化,,也不宜過度闡釋這種現象。
據報道,,香港高校大多從1998年,、1999年開始在內地招生。最早把目光投向內地的是香港科技大學,。變化始于2003年,,當年,教育部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但限于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6省市,;2004年,,增加到10省市;2006年,,又增加到20個,。
由此可見,香港在內地招生的大學越來越多,,人數越來越多,,由于不少省市的狀元“組團”投奔港校,一時竟引來港?!捌狻钡臒嶙h,。掐不掐尖,暫且不說,,從1998年到現在已經13年了,,筆者期待權威部門調查一下,港校招生對內地高校產生了多大沖擊,,港校有沒有鯰魚角色,?
每年的這個時候,不少內地高校如臨大敵,,采取措施應對港校競爭,,比如向學子允諾,同樣提供較高的獎學金,。但是,,這顯然不夠,比如有的學子“想嘗試不一樣的教育體制”,,內地高??峙戮蜔o能為力。最關鍵的是,,一方面內地生源大幅度減少,,另一方面不少高中生直接選擇到國外就讀,再加上港校大舉“北伐”,,內地高校拿什么應對,,這是一個問題。
其實,,港校來內地招生,,對內地高校是沖擊,對內地學子也是考驗,。比如,,有的狀元盡管分數很高,但被港校拒絕,。數據顯示,,2005年,,在各省報考港大的學生中,有11個省的高考最高分考生被拒絕,,比如,,有位學生想報港大建筑系,但面試考官認為該生缺乏創(chuàng)意,,是學建筑的大忌,。
面對3名狀元同棄北大選港大的現象,我們不必過于解讀,,也不必熟視無睹,,引起社會熱議是好事,可以促使我們探究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 2011-07-04“高考狀元”為何難成頂尖人才
- 2011-07-04高考狀元熱炒源于應試教育的病態(tài)
- 2011-07-04狀元進港大,內地高校情何以堪
- 2011-07-01北大清華承諾今年不再公布狀元數據好
- 2011-06-29教育功利導向下的“炒狀元”與“炫富豪”
- 2011-06-29人人談錢,高考狀元能不“愛錢”,?
- 2011-06-28熱炒“高考狀元”是時代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