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近日公布了一項調查。這項據說對1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7萬名上班族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人是世界上對退休生活最為樂觀的群體之一,,有高達62%的中國人認為退休后會比父母過得好,,這一比例僅次于印度的69%,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1%,,列全球第二,。還有78%的受訪者稱已經為退休做了充分的準備。報告認為,,由于中國過去幾年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因此令中國人民對退休生活感到放心。(《新京報》5月31日)
這項調查的結果實在可疑,,尤其是將父輩納入比較,,已經在有意無意地扭曲或影響結論。一方面,,父輩的時代生活質量如何,,不宜直接進行橫向比較,因為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心理體驗,。想彼時,,天還藍、水還清,,水果,、蔬菜還沒有農藥、化肥污染,,食物添加劑也沒有在大街小巷廣泛應用,;走遍全國,張三李四只要工齡一樣,,級別就差不多,,相互間的收入相差無幾。而且,特別重要的是,,據說那時社會上還有一致的信仰存在,,有層出不窮的榜樣和英雄可供學習并模仿。從精神到物質,,很難講缺乏幸福感,。以城市人群論,在計劃經濟強大到操控一切,,足以管理人們生老病死的時代,,也很難說他們中有誰具備杞人憂天的情懷,先知先覺地對生活感到不放心,。
另一方面,,如果僅僅是比較物質條件,也不宜簡單進行橫向比較,。畢竟,,建國60多年,真正聚精會神搞建設,、全心全意謀發(fā)展也不過才30多年而已,。若將父輩年齡以建國之年起始,則從他們出生開始,,歷經“鎮(zhèn)反,、三反五反、反右,、大躍進,、四清、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國家經濟最終在反復折騰中千瘡百孔,。他們中的多數,年幼時沒有機會啟蒙,,年少時沒有機會學習,,及至人到中年,又要面臨企業(yè)改制,、身份轉換,,面對下崗再就業(yè)的命運。于是,,一個包含輕蔑意味的“四零五零人員”稱謂成為改革風云際會中這部分人共同的身份標記,。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辛苦一生的父輩普遍缺少積蓄,,并面臨被通脹洗劫的境遇,,再讓現(xiàn)在的在職者、中青年去和父輩比退休后的生活,順利得到“滿意”結論,,已經不僅僅是無知,,實在近乎無恥了。
因此,,這種比較,,特別是國際比較,其實毫無意義,。一言以蔽之,,世易時移,民眾感受根本難以量化,,又何況是小樣本訪談,。況且,隨著時代前進,,人民的生活水平本就應該穩(wěn)步得到提高,,不提高才是非常不正常的現(xiàn)象。
現(xiàn)實中的真問題是,,我們根本無法做到“富足而退”:一是我國社?;鹎焚~問題仍然客觀存在,不僅持續(xù)盈利狀況難如人意,,且隨著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不斷減少的新生勞動人口能否支持不斷增加的退休人群,,更存在極大疑問,;二是我國貨幣政策的穩(wěn)定性欠佳,此前經驗已證明,,上世紀80年代足以安度晚年的數十萬元身價如今甚至生不起一場大病,,在通脹起落無定的情勢下,誰也無膽宣稱能為退休做好充分準備,;三是市民之外,,還有近10億農民,他們從來是沉默的多數,,至今仍然有很多人缺乏基本的醫(yī)療保障和養(yǎng)老金收入,。所以,讓我們大家都得到摸得著,、看得見的東西,,要比紙面上任何內外部“權威統(tǒng)計”更靠譜。(作者系經濟學博士)
- 2011-05-26彈性退休制度要以“公平,、合理,、自愿”為原則
- 2011-05-25退休干部的生猛建言僅僅是孤獨的剩勇
- 2011-05-24退休官員發(fā)帖用的是“特殊待遇”?
- 2011-05-23“提拔退休”的病灶在于不透明
- 2011-05-16提拔當天退休讓政務成了兒戲
- 2011-05-16從退休看官場“灰規(guī)則”
- 2011-05-10退休官員任央企獨董要“獨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