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孩子的日常 什么樣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一直都是個有爭議的話題,。隨著時代發(fā)展,也有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國外,。 Wendy(3年前移民美國,,在留學機構工作):我住在洛杉磯,,美國的公立小學早上9點上課,下午2點放學,。我的小孩在上雙語學校一年級,,每個班級大概12人,天天上課都挺開心的,,唱歌,、跳舞、講故事,,孩子很愛上學,,課業(yè)壓力不大。每天的家庭作業(yè)大概要用一個半小時完成,,有些小孩還不能獨立完成的,,家長要參與一起。 下午放學,,大段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美國的每個社區(qū)都有非常多的興趣班,武術、游泳,、畫畫、英語輔導……主要是為社區(qū)居民服務,,收費也很便宜,,我女兒學游泳,十節(jié)課只象征性收費50美元,。所有興趣班的時間都在下午2點到7點,,晚上是不開課的。 華人和白人對于興趣班的熱衷程度不一樣,。華人與現(xiàn)在國內(nèi)的相似,,都喜歡讓孩子學一些才藝,報幾個興趣班,,剩下的時間會帶孩子上圖書館,。而白人以玩為主,家長熱衷于帶孩子去野餐,、旅行或者上教會玩,。 吳彥(曾留學德國,華僑大學老師):我在德國柏林留學三年,,住處對面便是小學,。學校每天上課時間大概半天多一點,課業(yè)壓力不大,,課堂很有趣,,經(jīng)常帶小朋友們?nèi)ンw驗不一樣的工作,去做木工,,當一天交通指揮員,,或者在廚房學做飯,認識周邊的教堂,、河流,、博物館。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玩,,學校會組織各種活動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有時是去森林里露營,一定要有家長陪同,,學生的綜合能力都比較強,。 柏林很少看到培訓機構,連學校周邊也難以尋覓,。德國的課堂更多的是引導孩子體驗生活,,放學時間大多與家人在一起,種花、做家務,,或參加豐富的課外生活,。 宋婷(留學新加坡,現(xiàn)在留學機構上班):新加坡的課業(yè)壓力比中國還大,。在華校里,,都是全英文授課,中文只是其中一門課程,。小學生被要求每周至少看五本書,,書單由小孩自己定,班級會有定期的讀書會,,每個人分享這周讀過的書,。布置的作業(yè)并不像國內(nèi)是硬性的抄幾遍或完成多少頁的習題,新加坡的小學要求學生這個星期內(nèi)要預習到什么程度,,背誦哪些篇幅,,老師并不會每天檢查,孩子自主安排一周作業(yè),,所以小朋友學習的自主性很強,。 新加坡的小學每天下午3點放學,等待孩子們的是各種社團活動,,手球,、游泳、藝術等,,每個人至少要選一樣,,學有余力的人可以選擇多樣。這里公立的學校都是免費的,,直到大學畢業(yè),,但是升學壓力比中國大。 |